写一手龙飞凤舞的好字,曾经是很多人的追求,毕竟汉字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之一。记得有这么一个段子:“一手好字,让电脑给毁了”,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习惯于用电脑写字、打印,而真正需要用笔写字的时候,明明看起来很熟悉的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该如何下笔。近日,本报社区圆桌会议第12站走进新浦区新东街道龙尾社区,听听居民畅谈关于电脑与写字的故事,并邀请语文教研专家就青少年如何处理电脑与写字的关系,以及成年人如何写好字进行深入探讨。
居民观点
受家庭影响
坚持每天练字一小时
今年24岁的苏雪,是一名看起来很文静的美女,从小时候开始,她就坚持每天练字一个小时。“家里面的人,字写得好的人比较多,比如我的父亲就练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前都会义务给全村人写春联,所以我从小耳濡目染,平时也喜欢写字。”苏雪说。
提到写字,苏雪言语中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留恋,她表示虽然上初中时就有了电脑课,但用笔写字的习惯还是坚持了下来。“高一时还写过信,现在还保留着同学给我的信件。我上大学买手机也是选带手写笔的手机,平时编写短信什么的,也都是用手写笔写。”
苏雪还讲述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当年汶川发生地震时,我曾经去做了一名志愿者。一天,手机信号中断了,没有手机联络,感觉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心里很恐慌。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就是‘手机关机了,你就找不到我了。’”苏雪感慨地说,平时要多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除了手机、电脑等现代联络工具,与家人进行书信往来,其实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我每天还有写日记的习惯,那种书写的感觉,是电脑和手机所不能代替的。有时,写着写着有个字突然不会写了,比如‘掰’,很象形的,用两只手把东西分开,就叫‘掰’。想一想,汉字的博大精深应该好好的传承。”苏雪说。
搞文艺表演
写剧本都会用手写
吴立林今年已经70岁了,退休后参加了社区艺术团,与一帮老人一起参加文艺表演。“以前在学校当老师,没有电脑配置,写教案材料都是手写,那时写信也比较多,有外地的亲戚也寄信过来,而且逢年过节会收到许多学生送的贺卡,感觉很温馨。”
现在,吴立林家有几台电脑,孩子们平时都用电脑来娱乐或游戏,但她一直没学电脑,虽然与家人朋友联系都用手机,但她平时参加社区艺术团活动,需要写材料和剧本,就要动笔来写。“节目内容、活动通知、工作总结等,不用手写是不行的,主要是习惯了,感觉用手写才有思路,而且用电脑太麻烦了,对身体也不好。”
吴立林说,因为上报的材料要求打印,因此,她手写好后还要去找打印社打印,这时,她也感叹,有时电脑是方便,打印机打打就出来了。
记账都不用笔
希望孩子能学好书法
王超今年36岁,这个年龄段正是玩手机、玩电脑的着迷阶段,因此他对苹果、三星手机是如数家珍,相反对于写字却是不太“感冒”。王超开了一个小店,按说每天要记记账、对对货,可是他都是用电脑来记,根本不用手写。“发货也是通过电脑来完成,其实从学校毕业后,就不再用笔了,感觉都要不会写字了。”
虽然自己对写字的兴趣不大,可王超没有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他一直要求儿子写好字,还给孩子报了书法班,从小培养汉字书写的能力,希望儿子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我们成年了就不在意字写得好不好看了,但孩子还要学习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写字的基本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不能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给忘记了。”
督促孩子写字
咱不能把传统文化丢掉了
“今年放暑假期间,两个外孙、一个孙子都在我家,每天要督促他们写100个汉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电脑、手机也普及了,但传统的汉字不能丢掉。”今年68岁的卜莲英说,年轻时没有接触到电脑,现在有什么事要记录都是手写,这样也很好,记东西也很快。
卜莲英家的外孙一个上初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正是调皮的年龄,然而,他们每天都要写100个汉字,有时写烦了不想写了,卜莲英就督促他们,防止孩子偷懒。同时,她的孙子也从韩国回来了,别看小伙子已经21岁,可在奶奶的监督下,大小伙子也要写上100个汉字,几个孩子在一起互相陪伴,写字也不觉得累了。“一方面,电脑普及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年轻人都要学习,但另一方面,汉字书写也不能忘记,这是传统文化。”卜莲英说,不同的年龄想法不同,老年人需要接受现代网络科技,年轻人要传承传统文化,大家共同来继承发扬,总之不能把根丢了。
社区工作人员
有时写材料也会提笔忘字
刘是龙尾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经常会遇到需要记录的事情。“上班绝大多数时间是用电脑打字,做台账、写材料等也是用电脑操作。”小刘说,虽然她用的是万能五笔输入法,但遇到一时想不起来该怎么写的字时,就直接改成拼音拼写了,一般不注意去研究文字的写法。
“电脑是很方便,可有时去居民家走访、统计或者调解纠纷的时候,需要用笔记录。”小刘还讲述了一次尴尬的经历。
“一次在做调解记录时,竟然连‘研究’的‘研’字都写不出来,直接用拼音代替了,幸好是自己的本子,不然真是丢人了。”小刘说,现在没写几个字,手就发酸,就不想再写下去了,觉得还是用电脑来得快。
“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80后中更常见,现在与同学交流,都是电脑、手机,从来也没有人用书信,很多同学也没有用笔写字的习惯,写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名字,偶尔签个字而已。”小刘说。
“现在大学里很多作业都是通过电脑完成的,有多少机会还用手写字啊?我觉得相关部门在普及电脑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写字教育。”小刘补充道。
社区做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汉字书写活动
针对目前汉字书写中存在的一些手写少、提笔忘字等现象,龙尾社区将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汉字书写活动,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以此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社区有学校、科研院所,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组织一些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汉字书写大赛。”龙尾社区居委会主任林萍说道。
“经常动手写字,对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有好处。老年人在活动中可以动手、动脑,还可以互帮互助,增进邻里感情,丰富退休生活。”林萍认为,青少年在书写活动中,也可以借此提高汉字书写的正确率,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好处。
医生观点
多动手动脑可预防老年疾病
今年51岁的毛和平,是一位中医推拿师,曾经是一名军人,对于以前那个年代,他回忆最多的就是书信往来。同时,他从中医的角度也强调了多动手和多动脑的好处,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军营当兵三年,那时流行一句话,‘新兵信多,老兵病多。’说的就是新兵刚到连队,非常想家,但由于通讯不发达,只有写信给家里,一个星期要写两三封信。”
现在由于工作关系,毛医生经常要给病人写病例,用笔写字的频率比较高,但他写字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烦恼”。
“书写病例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特别是中医这一块,也有很多字容易混淆。”毛医生还举了“胁”和“肋”的例子:“虽然只是两点差别,但是身体的两个不同部位,很多人容易混淆。”
目前,毛医生每周还到老年大学授课。“用的还是粉笔写字,备课也是用传统的备课本。授课时,我会特别强调老年人要多动手写字、多动脑思考,这样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几率。”毛和平还建议大家,平时要经常使用左手,以达到用脑的平衡。
专家观点
汉字包含民族文化的基因
焦卫国,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科研处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27年。他认为,电脑的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对汉字的书写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汉字里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基因,需要得到很好的传承。
“从电脑刚刚普及的时候,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流露出对汉字书写的隐忧。现在,无纸化办公对汉字的书写带来了更多的冲击。作为一个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在日常批阅作业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字迹已经很难辨认。而汉字的产生,是音、形、意的结合,带有民族文化的基因,要得到很好的传承。”焦卫国说。“但需要政府、学校、社区等各个部门引起重视,营造重视汉字书写的氛围,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方面,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语言、文字这一块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品牌。”焦卫国介绍道。
“我们以各班级、年级为单位,经常开展硬笔书法比赛,最后将获奖的作品做成展板展出。同时,我们学校还有个‘啄木鸟’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查找公共场所、店铺招牌中的不规范汉字。”焦卫国说。“同时,我们还把汉字的书写作为学生分数衡量的一个杠杆,比如,写作文时,字迹工整的,可以酌情加2-3分;字迹潦草的,扣除1-2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