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已经让港城尝到了“甜头”。在连云区,一座阳光国际仅2012年就带给地方4211.85万元国税税收,相当于市国税一分局当年税收的5%。
这只是萌芽。在深圳,一栋高层楼宇一年可以创税64.96亿元,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总税收。“港城楼宇经济想要实现进一步腾飞,必须做强总部经济,让楼宇内企业成为区域经济中的‘智脑’,大量税收将在此集聚进行再分配,大大提高我市的财税收入。”市国税局货物与劳务处负责人表示,想要做到这一点,港城楼宇发展就要有从内到外的变化。
资源共享将楼宇经济串成产业链
汇鸿国际是连云区的老牌写字楼。楼中门挨着门两家企业,一家从事上游的货源代理,一家则进行下游的贸易销售。这两家无论是地理距离还是经营业务都无比贴近的企业,却从无往来,互不相识。
“写字楼就像住家过日子,我们关门各过各的。”企业负责人胡小姐的一句话,道出了港城商务楼的现实窘境。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在城区其他楼宇也很普遍。不仅是企业相互不认识,连管理部门也对这一环节拿不住。根据工商部门抽取583家楼宇内单位调查时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在经营中存在注册地与经营地不符、无照经营甚至超范围经营等现象。
“软环境对商务楼宇很重要。”苏宁置业集团连云港分公司营销策划部部长张晓明说,南京金鹰汉中新城就是依靠“商业气氛”做强实力,从生产、销售、品牌宣传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楼中企业通过上楼、下楼就能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正因如此,租金一路高涨。包括苏宁置业在内的多家地产巨鳄一掷千金,在此周边建设商务楼宇,从而形成了现代商务集聚区。
企业做大需要互通有无,政府部门合理规划、招引和跟踪企业后期发展,满足企业的入驻需求,更需要获得楼宇信息的支持。针对港城楼宇经济的发展,有关专家建议,可以建立统计分析体系,对辖区内楼宇的经济总量、税收状况、工商管理、产权归属、入驻企业、空置面积、租金价格、物业管理状况,以及重点商务楼宇的入驻企业信息等数据指标建立数据库,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为意向入驻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咨询服务。
让错位竞争擦亮楼宇品牌
港城楼宇还需要更多的品牌特色。据了解,连云港已经有了初步的楼宇定位区分,比如,龙河广场周边的旗美数码、国际大厦、龙河大厦,已经成为新浦区以数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连云区的楼宇则以港口服务的货代、销售为主,其中,靠近港口的阳光国际大厦主要集中着物流企业,位于海关附近的中华商务中心,则集中着大量从事税务工作的事务所。
这种集聚为楼宇带来的不但是特色,更是品牌和客流。行业种类的集中有助于促进形成优势产业园区,提高资源集中利用效率。但是,连云港的特色楼宇并不完善。“比如,连云区的楼宇区分度不高,企业过于依赖港口经济发展,高附加值企业及新兴产业很少,知名企业入驻率不高,且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地域特色品牌企业。”业内人士指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楼宇特色不明确,同类竞争严重。
不少城市针对做强楼宇经济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建议我市因楼制宜,让商务楼宇错位竞争。鼓励引导楼宇投资建设单位对于楼宇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定位,努力形成同类业态相对集聚、多种业态综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对一些不符合楼宇定位的企业进行置换和交流,努力培育商务楼宇向专业化和高新化方向发展。”市统计局服务业处负责人说。
期待更多利好政策助力楼宇经济
“要想做大做强楼宇经济,还需要吸纳引进更多区域经济总部入驻。”市国税局劳务与货运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入驻港城楼宇的外来企业很大一部分都是驻连办事处,机构规模小。这些办事处采取汇总缴纳的方式,虽然港口业务对企业意义重大,但是从中产生的税收却只在港城走过场,如果连云港能够提升楼宇经济吸引力,让更多企业将区域总部设在连云港,那么港城就能更多地参与税收分成,这对于当地发展很重要。
想要吸纳这些企业入驻,就要加大力度培育楼宇经济,让港城楼宇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苏州、东莞、天津等地先后出台了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培育楼宇经济快速发展的扶持机制。如通过积极的财税政策,对专业化楼宇的业主给予适当补贴或适当减免部分税收,实行有利于楼宇经济发展的区政府和街道两级财力分享机制,设立楼宇招商奖励资金,对为楼宇招商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是,缺少针对楼宇开发主体、物业经营管理和入驻楼宇企业的相关政策。有关人士建议,尽快设立楼宇招商奖励资金,出台关于楼宇经济的相关政策。用优惠政策加强与企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互动沟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扶持市内如恒瑞集团、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大型企业总部建设,扩大乘数效应,吸引地区总部和设计、研发、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优质新兴产业入驻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