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昕
“最近发现上小学的孩子天天去小摊上买一些小食品,但是买来之后有的吃两口就不吃了,有的干脆尝都不尝,原来只是要里面送的小玩意。”日前,市民陈女士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她的孩子拿了零用钱去买的一些食品中,都有一些中奖卡、卡通人物、拼图、玩具等,孩子买这些食品,目的不在吃,而是想要里面的玩具。这位家长对这些食品和玩具的卫生及质量表示担忧。
根据陈女士的反映,记者的确在一些小学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放学之后,小学生们并不急于回家,而是纷纷拿出圆形小卡片在地上甩着玩。这种印着精美卡通人物的小卡片,就是一种小食品里夹带的玩具。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不仅有卡通卡片,现在小食品里还有很多种玩具呢。”
记者在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商店里发现,不少儿童食品包装中夹杂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玩具:飞机、汽车、照相机、手机模型、各种卡通形象等等。商家就是抓住孩子们喜新、好奇、爱玩的心理,在销售儿童食品和用品时,投其所好地把塑料拼图、玩具、卡通人物等当作赠品,装在包装袋里,孩子竞相购买,目的不是为了吃里面的食品,而是看中了花里胡哨的包装。记者就看到一个孩子一下买了许多小食品,拆开包装后,迫不及待地取出袋里装的小玩具往兜里一塞,然后把剩下的统统扔进了垃圾箱。
“食品和玩具的卫生要求大不一样,两种卫生要求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一位学生家长担心地表示。但是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当记者问道是否知道儿童食品袋中放置玩具和卡片可能带来的危险时,一些家长比较茫然。家长吴女士想法很有普遍性:“小孩子喜欢吃这些东西,就给他买,我们也不太注意安全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许多老师和家长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一位老师对记者说,孩子们买食品、用品是为了赠品玩具、幸运卡,这种本末倒置的消费方式长久发展下去,势必影响他们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食品的卫生状况也不能让人放心。用这种方法去引导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分散儿童学习注意力,形成攀比心理。其危害性不可小视,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了解,早在2000年,卫生部就曾经发过《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的通知》,要求定型包装的食品中,不得放置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用物品,除非该物品有独立的包装,且其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有关标准要求,与食品不直接接触。但是工商部门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这些小食品根本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并且许多甚至是“三无”产品。这些食品与玩具大多不是同一生产线或同一厂家生产的,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病菌容易带入袋中,污染食品。另外,这些玩具多由塑料或卡片制成,长期与食物混杂,极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在安全隐患方面,由于玩具大多细小,不小心就会被儿童误当作食品吃下去,造成机械性损伤等严重后果,非常危险。工商部门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对这些小食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对问题小食品严格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