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宋 杰 通讯员 张大强
昨日,记者从市民俗博物馆获悉,经过数月的更新改造,焕然一新的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此次提升工程共增加了序厅、老街风情厅、渔盐厅展厅,复原了私塾、传统洞房、农家小院场景,新增面积一百余平方米。同时,1:10复原的彩塑人物还原了民国时期的民主路老街。在这里,可以时刻感受到民国时期的氛围,仿佛可以和那个时期的人对话。
新增展厅展露新颜
2013年9月上旬,市民俗博物馆通过省文物局审核,入选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名单。工程投入50万元,包括馆舍维修、展厅布置、服务提升等。
此次市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在原有的6个展厅基础上,新增了序厅、老街风情厅、渔盐厅展厅,复原了私塾、传统洞房、农家小院场景,新增面积一百余平方米。市民俗博物馆还运用了一些声光电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展示手法,同时增加了一些必要设施分布图、指示牌等,并对门前环境进行了整治,增加了文物保护碑。
经过几个月的更新改造,换装后的市民俗博物馆具备文字、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丰富的表现手段,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新浦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还可以还原一段完整的新浦往事。
浓缩版民主路老街
新浦区民主路老街是新浦城市文化的精神所在,它记录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城市记忆。提升工程完工以后,市民俗博物馆的老街风情展厅,以8座民主路特色建筑为背景,缩小版彩塑人物再现了民国时期的民主路老街街景。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浓缩版的民主路老街背景为新浦老街昔日街景,各家店铺,条石铺路,路旁有电线杆、路灯、邮箱和1:10彩塑人物。
人物角色为着各种服饰的男女行人、驾乘马车人、拉黄包车人、推独轮车人、肩挑臂挎小买卖人、街口屋檐下的卖熟食人、邮差、报童、卖卷烟人、警察、乞丐、街边的吹糖人和捏面人,以及卖瓜子花生、卖糖球、修鞋、卖针线、卖菜、卖油、挑水诸色人等。
此外,生庆公、大华、味芳楼等老字号,通过店面招牌、幌子也被表现出来。
吆喝声记录时代变迁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是新浦老街发展的辉煌期。沿街中西合璧的新式店铺鳞次栉比,过往行人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吆喝作为特有的一种声音,通过代代流传不仅反映了本土特色,还记录了新浦民风民俗的变迁。
本次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还搜集录制了一批民主路老街的叫卖声,用老新浦王聋子叫卖泡花生、炒蚕豆的吆喝和卖绣花针、卖针头线脑的独特声音,再现老新浦的独特风貌。
据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说:“从策划、征集、到录制,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值得,毕竟能用声音展示新浦的传统文化,这在本地估计是第一次。”
据了解,市民俗博物馆从最初的衣食住行、农商百业、教书育人、岁时节庆、人生礼仪和非遗展六个展厅,增加到现在的十二个展厅,这些展厅的陈列,相互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关联,生动地反映了本地清末民初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