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芳 蔡晓雨 通讯员 刘岳) 昨天是春节长假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按照过去的习俗,这一天要放“开门炮”。然而,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昨天燃放“开门炮”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商家门前鞭炮屑飘飞,而党政机关等单位,燃放鞭炮现象几乎绝迹。
“开门炮”是春节文化中的一项传统民俗,人们认为燃放“开门炮”能讨个好彩头,并会因此吉祥如意一整年,上班的、上学的、开店的、做生意的,都会选择在这一天燃放“开门炮”。
记者昨天上午在采访时发现,许多临街商家门前堆满了鞭炮燃放后的垃圾。从昨天早上6点开始,市区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淹没,城市的所有角落争相图好彩头,声音一浪盖过一浪,一直到上午10点以后,高峰才算过去。
与此相反的是,记者沿着市区机关单位相对较多的朝阳路、郁洲路、海连路等路段观察,发现大多数的机关单位除了在大门前挂着大红灯笼,张贴对联外,门前并没有出现鞭炮屑。
在市区海连路附近的一家机关单位门前,记者没有发现任何红色鞭炮屑的痕迹。临近中午时分,记者在大门口碰到了一位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王先生,对方告诉记者,整个上午,他们除了清理办公室,安排节后上班的具体事务,单位没有燃放鞭炮。机关单位春节后工作首日不放“开门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如果机关单位都不放了,咱还放啥?别人不放,咱也就不放了。”在万润商业街上,一家小饭店的店主曹老板对记者说。
商家大量燃放鞭炮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在我市的环卫行业有一个术语叫做“扫红”,指的是清扫喜庆垃圾,主要指的就是清扫鞭炮屑。正常情况下,每天上午的道路清扫工作在7点早高峰到来前必须结束,但是整个上午我市的环卫系统数千名环卫工人都在紧急加班“扫红”。以海州区为例,当天海州区全体环卫工人在进行日常的清扫、保洁的同时,还集中力量清理各条主次干道上的鞭炮屑,为市民维护好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最让环卫工人堵心的是重复劳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繁华路段,需要环卫工人来回数十次的清扫才能彻底干净。负责瀛洲路保洁的环卫工人葛大姐说:“早上六点多我就开始日常保洁,刚刚把日常垃圾清运完,沿街商户就开始燃放爆竹,我开始清扫爆竹纸屑,但是我前脚刚扫完,后脚就又有一堆纸屑产生,没完没了。”不少环卫工人还反映说,有的单位还好,放完鞭炮自己组织人力清扫,但有的单位特别是一些商家,硬说满地的爆竹纸是财气,不仅自己不扫,还不让环卫工人扫,有的环卫工人上前劝说,还惹了一肚子气。
经初步统计,仅初八一天,海州区环卫的数百名工人全部投入到“扫红”作业中,共计清理鞭炮屑等垃圾近12吨,当天的垃圾量比平时增加20%,而预计昨天一天全市的垃圾产量逼近千吨,其中鞭炮屑是主要垃圾构成之一。
燃放鞭炮会不会对空气质量带来危害?昨天,记者还采访了市环保局的专家。据介绍,鞭炮燃放,不仅会污染空气,加重空气中污染物的形成。更严重的是,鞭炮燃放过程中的废气排放量非常大,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二氧化硫,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