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时政新闻部 文图/记者 胡柳君 宋杰 通讯员 范留邦 李俐
“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海水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变暖,大批海洋鱼类开始顺着温暖的海水从南方向北方游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市各大渔港的渔民纷纷抓紧时间整修渔船、修补渔具,抓时机、赶渔汛,准备出海投入春捕生产,沿海渔港码头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惊蛰过后春捕正式开始
在我市沿海渔民心目中,立春不是春,惊蛰才是春捕的开端。为了夺取首季渔业生产开门红,在经过春节一段时间的休整后,沿海渔民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春捕的准备工作中。
针对部分出海船只船体损坏、抗风浪能力减弱等情况,春节过后,渔民们便将船只送往船厂进行“体检”,并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船只出海作业安全。同时,渔家女也抓紧添置和修补网具,以满足出海作业的需要。
2月底,记者在连岛街道看到,虽然离3月6日惊蛰还有几天时间,但渔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早早开始给船上补充网具,为渔船加冰、加油,往船上搬运蔬菜、粮食及生活用品,还有的在对船只进行最后的检修。而“当天出海当天回”的小马力渔船在早几日已经出海捕捞,返港的渔船大多是满载而归,丰收的渔民喜上眉梢。
春捕“劫道”洄游的鱼类
连岛街道东连岛村书记苏正军就是当地的渔民,年轻时曾出海打鱼十几年,对海上渔业生产流程相当熟悉。苏正军说:“春捕占到全年渔业生产近一半的产量,从惊蛰正式开始到6月的伏季休渔期,三个多月时间对渔民来说非常宝贵。”
对于渔民来说,春捕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好机会,能够赶上一年一季的大型洄游鱼群,所以,每年春季,很多渔民就早早地准备渔具,准备春季生产。
“在包括连云港在内的沿海一带,春汛捕鱼季节的到来几乎和气温的升高一样迅速,几乎是同时到来的。”记者曾听一位忙着整理渔具准备出海的渔民这样说过。我国北方海域面积较小、春水冷、鱼种较少;越向南水域越大、水越暖、鱼种越多、产量也越高。在渤海、黄海,春汛一动,众多的港城渔民就开始出海作业,“劫道”洄游的鱼类。
目前能尝到野生海鲜了
目前,地笼、拖网、张网等近海捕捞渔船出海生产,起捕渔获以虾婆婆、八带鱼、贝类、小杂鱼、鲈鱼、狗腿鱼为主。目前天气逐步转暖,已经具备出海捕鱼的条件,市民马上能品尝到丰富多样、口感正宗的本地野生海鲜了。
去年,东连岛村67艘渔船收成不错,120至200马力的渔船平均单位年产值达40多万元,这是这些年来东海伏季休渔取得的成果。苏正军说:“从这几日回港的渔船来看,捕获最多的海鲜还是虾婆婆和八带鱼,马上鲳鱼、小黄鱼、马鲛鱼、踏板鱼、小乌眼都会有捕获,但银鱼是阶段性的,要有全年都有、要没有一条都捕不到,现在还不好说。”
春天也是吃大铜蟹(梭子蟹)的季节,春季最肥,满壳蟹黄、味美鲜嫩。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本地秋天的大铜蟹叫水蟹,水蟹无黄,也很轻。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产量有较大影响。去年,我市的梭子蟹产量较高,约比往年增加3成。
渔民教您挑选海鲜
虽然去年的梭子蟹大丰收,但是因为海洋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不断加剧,其他渔业资源的恢复仍然缓慢。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养殖的海产品成为海鲜市场销售的主力。如何保证吃到原生态的野生海鲜,连岛镇的渔民介绍了他们自己的经验。
根据渔民介绍,鲳鱼、虾婆婆、带鱼这几种海鲜都不好养殖,市场上卖的基本都是野生的。东连岛村副书记于洋介绍:“带鱼外地也有小部分养殖,但产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挑选野生的鲈鱼要看颜色,野生的发黑,人工养殖的体型胖、肉多。”
真正的野生大黄鱼现在很难吃到,真正的大黄鱼用灯光一照,就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据介绍,如果渔民出海捕捞到真正的野生大黄鱼,一万元一条都不愁卖,水产养殖场抢着收购做人工饲养的亲鱼。
质量好的梭子蟹,壳呈褐色或紫色,纹理清晰有光泽,蟹黄凝固、不流动,蟹足和躯体连接紧密,提起蟹体时蟹足不松弛下垂。反之,不新鲜的梭子蟹背面和腹面色暗无光泽,腹面中央沟出现灰褐色斑点和斑块。于洋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在手里掂一掂,一样大的螃蟹,越重黄越满。现在海鲜不是特别肥,每年清明前后才是吃海鲜最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