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贺从验 通讯员 江 荣 付小伟
昨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收到一面锦旗,锦旗上的“医德高尚为病人 精心护理十八年”道出了患者家属姜海涛以及一家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感谢医院一茬茬医护人员在其父亲住院的18年间给予的精心照顾。据了解,姜海涛的父亲姜朝贵于1996年因脑梗塞在该院住院,这一住就是18年,18年来护理老人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于老人的照顾一直是无微不至呵护有加,并三次从死神手中将老人挽救过来。姜海涛说,这面锦旗既代表了姜家一家人的心意,也了却父亲生前特地交代的一个遗愿。
突发脑梗后 老人住院治疗18年
4月1日凌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躺了18年的老人姜朝贵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生于1926年的姜朝贵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军医,1941年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到过抗美援朝战场,从部队转业后,老人在地方继续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任市卫生防疫站的主要领导职务,1987年,老人离休,开始享受晚年生活。
1996年4月7日,姜朝贵突发疾病,随后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脑梗塞,经全力抢救,老人转危为安,但因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只好继续住院治疗。但令家人始料未及的是,从此之后,姜朝贵老人在医院一住就是整整18年,一直到去世,老人再没回过一天家。
一茬接一茬 医护人员接力照顾
“我爸住院这么多年,为他看过病的医生和护理的护士已经数不清了,全靠他们悉心照顾,我爸才能活了这么久,要不然早没了。”姜朝贵的女儿姜勤如是说。
据老年医学科护士长顾志菊介绍,老人住院后,光在医院“搬家”已经好几回了。虽然病房在变,照顾老人的医生和护士也在变,但是有一点一直没有改变,就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始终没变。
顾志菊告诉记者,两年前她从其他科室调到老年医学科时,前任护士长特意向她交代了姜朝贵老人的情况,并且叮嘱她一定要好好照顾,“像他这样的病人很少见,照顾起来也并不容易,我们得有人专门看着,平均两个小时就得为他翻一次身,保证不能生一个褥疮,护士交班的时候也一定会对他的情况进行详细交接。”
姜勤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照顾其父亲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接一茬,在大家的接力照顾下,最令他们一家人感动的是,老人一个褥疮都没有生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多年相处间 医患双方感情深厚
自从住院后,姜朝贵的老伴司奶奶就以医院为家,一直陪护在自己的丈夫床前,而这么多年下来,老人一家与医院医护人员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爸之前意识好的时候,对给他打针的护士都很礼貌,有一位叫王丽的护士经常跟他开玩笑,逗老爷子开心,后来我爸意识不清时,每次护士给他打针时,他都会问人家是不是王丽。”姜勤说。
因为儿女都有工作不能长期陪在身边,司奶奶在常年照顾过程中难免会有点情绪或者不开心,每到这个时候,科室的护士就成了“知心人”,大家陪着司奶奶拉家常,说心思,帮助她排忧解难,“我们就像她的女儿一样,经过我们的劝解,每次老人的烦心事都会很快烟消云散。”护士孟春明说到这一点感觉很骄傲。
“他们一家人也很好,逢年过节的时候会经常给我们送水果,而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也会给老人送去水饺和糕点,因为他身体原因不能回家,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准时给他们拜年。感觉就跟自己的亲人和家人一样。”顾志菊说。
家属吐心声
对医护人员要多一份理解
去年11月,姜朝贵老人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去年11月和今年的1月、2月曾先后三次出现心脏、呼吸骤停的情况,后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后,老人都化险为夷,尤其在今年1月24日的时候,老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医生整整为其按压了50分钟,“那个时候想的就是救命,谁也不愿意放弃。”亲历抢救的护士告诉记者,一般心脏按压30分钟仍未复苏的就很难抢救回来了,那次老人能救回来简直是个奇迹。
不过遗憾的是,在历经18年的坚持后,老人于4月1日凌晨最终离世。
姜家一家人带着沉痛的心情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送去了一面锦旗,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尤其是在我爸最后的那几个月,平均每半个小时护士就为我爸翻一次身,为他吸痰,24小时不离人。”姜勤说,“给他们送锦旗是我们一家人的小小心意,也是我爸活着的时候多次交代过的,他让我们在他走了以后一定要感谢人家医院这么多年的照顾。”
姜家兄妹在面对记者时,说到医护人员最多的就是感谢,同时因为这么多年与医院打交道,他们也说出了一个心声,“每天都看到他们确实很辛苦,所以我们很理解,也希望大家遇到医患矛盾的时候,能多为对方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