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胡成
立夏未夏,就像著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说的,没有吃到可口的西瓜,就不算是入夏。
截至立夏日,在我国省会级城市(除港澳台外)中,仅海口、南宁、广州三地已入夏;昆明的春天最长,已经过了101天,而作为一个无夏无秋的城市,距常年入冬日(11月28日)还有漫长的179天;哈尔滨的春天最短,刚刚过了半个月,距常年入夏日还有56天。
昨天中午,我特意去买了个西瓜,为这个“夏”字接个风。不想,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我在买西瓜的时候,两三分钟里,就遇到了两个买西瓜的朋友。一问,竟然都是为了立夏而吃瓜的。
看得出来,即便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还是有不少人在遵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不时,不食”的饮食态度。
“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上周五《舌尖2》第三集《时节》亮相,这集的主题就是要传递这种饮食态度,展现传统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表达我们对气候变幻的敏锐感知。
那么,春末夏初该吃什么呢?《舌尖2》选择的是螺蛳。特定的阳光与温度,造就了一道道过时不候的美食。一吸一嘬之间的“功力”,筷子一夹,双唇一吸,舌头一顶,螺肉入口,鲜嫩香辣,再慢慢一吮,螺汤浸入舌头,流过喉,填入胃,整个过程酣畅快意。
这时候去江南,一定要找一家大排档,指名道姓来一盘炒螺蛳。那种“哧溜”一吸,螺蛳肉干净利落的进入口里,既是美食的享受,也是生活乐趣。
当然,美味有很多。
按照时节的说法,民间有“立夏见三新”一说。不同的地方,“三新”也不一样,甚至分为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清嘉录》载江南习俗:“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垒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宴饮则有烧酒、酒酿、海蛳、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品为佐,蚕豆亦于是日尝新。”
如果你才知道这些,那今天去菜市场时,不妨买点来尝尝。虽然不见得是新上市的,但也应个季嘛。
忙碌的都市生活,你不会在意节气的到来,但是,每个节气仍旧保留着它的特性,细细找来,便是生活的乐趣。
吃有吃的乐趣,景有景的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说:夏是看云、待风、听雨、赏荷的季节。春去来几日,流目夏云生,倏忽便就嵯峨了。春花红,夏云白,野含时雨润,山杂便夏云多;野云低渡水,檐雨便细随风。而云雨烂漫中,流虹蛙鸣,漠漠水田白鹭飞,阴阴夏木就啭黄鹂了。此时,槐香暗度,绿苔新酿,堤边柳浪斜穿之中,便是满衣风洒绿荷声了。
真正的夏天,就在这些乐趣和变化中悄悄走近。比如今明两天的气温,就在悄悄地爬升。今天,晴到多云,西南风3到4级,最低气温7—8℃,最高气温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