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纷纷立业成家,第二代独生子女成了当今最受娇宠的娃娃。昨日,连云区庙岭社区和连云中心幼儿园联手,针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了一场“自理能力大赛”。结果发现,孩子们穿衣、叠被的表现较好,而在系鞋带、洗衣服环节,却有半数孩子未能过关。对比结果发现,外来务工子弟的动手能力远远强于城市户籍的孩子。
鞋带竟然系成“麻花辫”
昨天上午9时30分,随着幼儿园老师的口令,一群大班孩子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开始了生活自理能力比赛。这场比赛要求参赛孩子们完成早晨起床穿衣、叠被子、系鞋带、晚上脱衣服睡觉、叠衣服以及洗衣服等生活必备技能。笔者注意到,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6周岁孩子来说,穿衣、脱衣、叠衣服的通过率高达90%,而叠被子比赛只要求把被子叠为三层即可,所有孩子都顺利完成。
不过,在接下来的系鞋带和洗衣服环节,“独二代”们就开始手忙脚乱了。穿着系好鞋带鞋子的孩子们,比赛时需要先解开鞋带,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扯开蝴蝶结,一些人胡拉乱扯了一通之后,鞋带反而成了死结,一旁的老师只好上前帮忙,才使比赛得以继续进行。开始比赛系鞋带后,大部分孩子都无从下手,有的胡乱打结,有的孩子竟然把两根鞋带一圈圈地互相缠绕,最终编成了“麻花辫”……最终,只有半数孩子顺利完成了比赛。
在最后进行的洗衣服比赛中,虽然幼儿园已经事先用易于清洗的毛巾代替衣服,但孩子们的表现仍然让人无法满意。大部分孩子不会拧干毛巾,而是用手将毛巾挤干,甚至少数孩子最后忘了给打满肥皂的毛巾过水清洗。在这一环节,也只有半数孩子勉强过关。
家庭条件越好
自理能力越差
“我刚刚仔细看了一下,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完成所有比赛内容,而城里孩子则大多数‘卡’在了系鞋带和洗衣服环节。”连云中心幼儿园园长蒋换说。据介绍,连云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中,约有60%来自外来务工家庭,这一群体由于父母忙于打工谋生,往往在照顾孩子起居方面不够“周到”,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生活自理、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等方面强过城里孩子,但学习、卫生习惯和灵活性方面则略差于城里孩子。
蒋换认为,城里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另外则是孩子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现在家长更看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家庭教育的重心也跟着强化这一方面,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
“就我们园来说,有的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能力非常弱,什么事情都在等待,等着老师喂饭,等着老师拿杯子。”蒋换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4至5岁的孩子应该“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而5至6岁的孩子则要掌握“会自己系鞋带、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生活技能。
孩子独立能力
需从家庭获得
“工作中,许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什么都不会。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都要父母帮忙。现在的独生子女家长往往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轻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过分呵护和包办,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太弱。”连云区庙岭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彩娣告诉笔者,考虑到幼儿园大班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必须尽快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联手连云中心幼儿园举办了自理能力比赛。通过比赛,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获得独立生活的体验,也是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成长礼物。
笔者了解到,不少家长表示让孩子动手的阻力来自祖辈。绝大多数的祖辈都不舍得“第三代人”做任何事,所以,在老人身边长大的“独二代”,无从学习生活自理常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独一代”生下孩子后,全权交由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这些年轻的父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教会孩子自理能力,导致“独二代”无法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习这些基本生活能力。
连云街道计生办负责人王贵红认为,要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并不难,关键是父辈和祖辈要协力多加引导,让孩子多体验,这样就会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