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即将到来,各家银行也将迎来自己的年中考核。为了让“成绩”更亮眼一些,多家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再度走高,“近6”理财产品频现。
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频现
不少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可能还没有忘记,今年春节前后,为了应对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各家银行纷纷上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破6”甚至“破7”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频现,让不少市民尝到了甜头。进入6月份,随着年中考核的临近,银行间“揽储大战”又开始白热化,高收益理财产品频现各大银行官网。
记者在交通银行官网上看到,最近发行的多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很高,预计年化收益率都在5.5%左右,有的甚至达到6%。就如一款48天的交行私银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就达6.0%。中行官网上,“近6”的理财产品也不少,一款501天的中银稳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5.8%。而5月份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绝大多数为“近5”,就连“5”字头的都很少见。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临近第二季末,商业银行再度关心季末存贷比数据,银行间市场资金再度紧张。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达到吸储缓解存款压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应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竞争。
据记者了解,到6月底这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据悉,银行理财产品的起售额大多在5万元至10万元。如果按照6%的年化收益率来计算,购买1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后的收益比同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益高出接近一倍。精明的投资者只要一比对,就知道该怎么做选择了。
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要一味看重收益
据悉,今年实施的新《消法》将金融服务类消费者纳入保护对象。新法规定:“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为此,在各大银行理财产品旺销之际,新浦区消协针对火热的银行理财产品提醒广大消费者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首先,关注自身的经济实力。银行理财产品常常购买起点较高,至少为5万元,这就要求消费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期限较长且不可赎回,消费者应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其次,关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财产情况、投资经历及风险偏好等确定自身的风险等级。只有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才可以购买。
第三,关注产品的销售文件。消费者在购买前,须全面了解产品特点并充分理解《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销售文件中的具体条款及事项,切莫贪图一时的高利息。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要规避理财陷阱,通常而言,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风险必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