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15日讯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长年生活在黑暗中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出行、文娱活动,他们是否也可以享受到?请和笔者一起走近盲人,感受无光世界的生活,倾听盲人朋友的心声。
宋华运:难辨该乘哪辆车
□袁春梅 张垠
上午10时,在市区苍梧路同科汇丰国际站台,23岁的盲人宋华运要乘坐10路公交车到苏欣快客站。这个站台,停靠的公交线路一共有9条。刚到站台不久,就有一辆公交车驶来。“是10路车吗?”宋华运大声问。“不是。”一位下车的大姐好心应答。
说话间,又有两辆公交车一前一后进站。因为后面那辆车离得太远,宋华运问完靠近的这辆车时,后面的那辆车已经关门离开了。碰巧,后面的那辆就是10路车。很遗憾,宋华运错过了10路车。
“没事,再等等。我们坐错车、错过车是常事。”宋华运说,独自乘公交车,确实有着诸多的困难:首先是寻找公交站台难,其次是了解该站台有哪些车停靠难,三是成功上车难。
宋华运在15岁时,因为视神经萎缩而双目失明。当笔者第一次见到宋华运的时候,诧异于他的敏捷,他在按摩店里穿梭自如,如正常人一样。但是一旦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宋华运就感觉到了极大的不便。每次乘公交出行时,他心里都有些打鼓。如何辨认驶入车站的公交车是自己所要搭乘的,对于盲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如果公交车有外置扬声器,能够自报家门,我们就能分辨出自己要乘坐的车,当然公交车一定得进站,要是离得远了,我们也经常会错过。”宋华运说,外地一些城市已经开发了盲人公交引导设备,盲人手持的播报设备会播放语音,报出入站的公交车是几路车,他也期待着这一天在港城能早点到来。
王统吉:走个路咋就这么难
□张晨晨 李德锐 杨玉玲
每天早晨,如果你经过海州海宁小区或者海昌路,就可能看到一位特殊的行人———他年约七旬,拄着一根拐杖,探一下走一步,看似步履蹒跚,实则如履平地。他叫王统吉,今年73岁,别看他双眼全盲,但却能依靠敏锐的听觉和几十年的经验,自如地行走。“1945年,我才六岁,有一次痢疾,患上了眼病,由于无钱医治,七岁时就完全看不见了。”回忆往事,王统吉的眼睛始终紧闭。
1998年,从盲人编织厂退休后,王统吉便跟腿部残疾的老伴自食其力,搞起了鸡蛋售卖生意,平时虽辛苦,但他始终不忘锻炼身体。“我通常4时30分起床,散步一个半小时,从海昌路走到朝阳路,再拐到通灌路,绕个圈子再回家。虽看不见路,但心里明白得很。”王统吉回忆,1960年的时候,市里办过盲人运动会,他参加60米短跑,拿了个第八名。
然而,王统吉散步时常遭遇堵心的事。一次,他散步时被一名中年妇女撞伤,对方不仅没道歉,反而对他谩骂。笔者问他:“散步为何不走专用盲道?”王统吉忙摇头:“走不了哇,都被车占了。”果不其然,笔者跟随他到海昌路上的盲道探寻,发现短短几百米的盲道上,竟有二三十辆机动车。
即便不走盲道,王统吉还是会遇到烦心事。“怕踩到狗屎,冷不丁的,跟踩到‘地雷’一样。”王统吉说,他出门散步经常踩到狗屎,最多一天内踩到4次。“我们就想好好走路,可是却遭遇各种困扰,心里实在堵得慌。”
秦继强:适合盲人的书太少
□李德锐 陈建军 周宗江
在海州大庆路和康泰路交叉路口处的“小秦推拿健康会所”,每张按摩床都铺着洁白的床单,保健按摩师秦继强正在认真地给客人做推拿按摩。
1975年,秦继强出生在赣榆黑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双眼只有0.2的微弱视力,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导致一只眼睛被扎伤,视力下降至0.01。1997年,他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盲人培训班学推拿按摩手艺,随后又取得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专学历。2002年,秦继强开办了盲人诊所自食其力。
“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从早上8时一直忙到晚上9时许,辛苦却快乐着。”秦继强说,“空闲时,我会到书店挑选一些中医方面的专业书籍,可是适合我们盲人的书籍太有限了。我只知道市图书馆在苍梧路上,也听说里面设有盲人阅览室,可是路有点远,我们盲人出门又不太方便,我一次也没去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进电影院,‘看’一场盲人电影。可是目前港城电影院没有专业的解说员,‘看’电影只能是奢望罢了。”
“不过,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再安装一款读屏软件,我就能上网聊天、听音乐、看书、浏览新闻,还能‘看’电影呢。”秦继强一边开心地说着,一边用手机给笔者演示如何使用读屏软件“看”小说。不过,一部智能手机,还无法满足秦继强的全部精神需求。他期盼将来能有更多渠道让盲人了解世界,不至于落后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