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2日讯 上周,本报记者采写了一篇社区老人在接受日托服务时遭遇门槛的报道,引发了多方关注。不少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老年托养机构接收的日托老人主要是自理型老人,如果招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则面临很大的压力。不过日前,市区老牌老年公寓荣华老年公寓从香港引入了一种“朝九晚五”的托养模式,开始为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提供日托服务,这种托养模式还是首次登陆我市。
孙先生的母亲半年前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日渐失智的老人对常住养老院比较抗拒,想待在家里。可是,白天家里其他人上班上学无暇照顾她,老人曾有过一次走失的经历,那次走失让孙先生一家至今记忆犹新,所以孙先生只能请人在家看护母亲。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半年时间里孙先生前后换了3位护工仍觉得不满意。他曾经去一些老年公寓打听过,一听说是半失能老人日托,很多机构都表示爱莫能助,他们建议孙先生“最好全托”,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只接受自理型老人。
市区老牌老年公寓荣华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封必荣,从香港养老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结业归来不久。在这之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日托服务的“自理”门槛问题已经引起了她的思考。而在养老事业高度发达的香港的所见所闻让她最终下定决心,在我市引入“朝九晚五”老人日托模式。
“朝九晚五正好是正常工作时间,这时候大多数人都在上班。新引入的日托模式就是要填补这段时间的空白,其服务对象比现在的居家养老范围更广,除了自理型老人,我们也接受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在封必荣看来,社区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其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升,因此只能以自理型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年托养机构由于具备专业的设备、空间、人员和技能,因此服务触角可以向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延伸,使这部分老人的日托需求得以满足。
“人老了以后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很多老人不愿常年住在养老院,白天儿女都忙,到了晚上老人们还是想和家人一起吃晚饭、休息,这就是日托的市场需求。像孙先生这样自己出去找护工,很难保证护工的专业素质,责任落实也没有保证。但是托老机构就不一样了,里面的设施、物品、人员、服务都是按标准配置的。最难得的是,老人在机构里不只是被照顾,还将接受标准的康复指导和训练。”
封必荣说,“朝九晚五”日托模式在香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老人入住时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对老人的身体精神状况进行评估,以此来确定老人的看护类型和收费标准。目前,省内的南京、无锡、常州、徐州、太仓等地已出现了专业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白天在机构里度过,晚上和家人共享天伦,节假日和周末也可以在家,遇恶劣天气、子女出差等突发状况也可以临时留在机构里,费用双方协商确定。
目前,荣华老年公寓推出的“朝九晚五”老人日托服务已经开始为港城老人提供服务,公寓方为日托老人辟出了300平方米的休息室、2间活动室、饭厅,并添置了一些康复器材、床位,还引入了康复护理人员,除了有传染病和精神障碍的老人外,自理、半失能、失能老人均可申请日托照料,临终老人也可以获得托养服务。
市民政部门有关人士之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的社会化养老应是全托、日托、居家这3种模式的“三位一体”,根据各自的定位服务有需求的老人。目前,我市社区已经出现了希望在家里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人晚间可以实施照顾,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机构填补日托的空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解决了专业性这个问题,市场将大有可为。 (记者 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