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桥是附近村民日常进出的必经之路,今年上半年要进场施工,现在施工方案要抓紧定下来,桥面及桥坡护栏建议全部更换,相关细节还要再商讨一下。”2月27日一早,马鞍街道新围村驻村指导员胡丹丹和村两委干部又一次来到了新建桥上实地踏勘。
原来,在基层走访中,胡丹丹听到了不少“怨声”:村里有座桥太老旧,行车行人过桥都提心吊胆,但这座桥又是出村必经之路,可得抓紧时间修一修。修桥可是桩大事,记者了解到,为了广泛收集民意,胡丹丹开展了“日访+夜访”:考虑到白天许多人都外出工作,利用晚上值班时间几次走村入户,在日落时分的农家庭院里,与群众恳谈,收集民意。随后,胡丹丹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街道城建办。经专业勘测,这座桥被评定为4类桥,属于部分危桥,改造工程列入今年民生实事清单。
不止胡丹丹,在马鞍街道,驻村指导员们的时间表,正随着群众的生活节奏悄然重置——日间走访商铺田头捕捉市井脉动,夜间入户庭院楼宇倾听灶台私语,这种"与民共时"的工作法,让“幸福马鞍”的民生底色更加厚重。
翻开马鞍街道今年的村级民生实事清单,桩桩件件都是惠民关键事,比如湖安村电动自行车充电站新建工程、大鱼山村望海公寓外立面改造工程、山外村体育场提升维护工程等,共计39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约3000万元。这些民生实事的背后,是一个个基层干部用双脚丈量,用双手记录带回来的基层期盼。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马鞍街道还通过整合基层站所驻村、公安驻村守望、金融指导员等力量,组建驻村指导团队,由各村(社)联系领导任团长,实行组团驻村帮扶,并借助“青蓝传承”计划,充实后备力量。目前,全街道共有16个驻村指导团队,常态化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为激发大家的干事激情,街道还每季度评选一次“驻村服务之星”。
开年以来,围绕今年的村级民生实事清单,驻村指导员们的身影时常穿行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村内小道……“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村级民生实事为抓手,走村入户,沉到一线,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马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