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宣城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着力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不断巩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建机制,促进金企合作对接。建立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将融资帮扶作为重点纳入市委市政府政商恳谈会内容,2024年办理政商恳谈会涉企融资问题29个,通过会同金融机构上门走访、为企业提出融资方案、召开专题融资协调会、跟踪对接审批进度等方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落实“一链两行多企”对接机制,推送“2+3+4”产业链链上重点企业白名单485家,引导各主办银行和投行对白名单企业开展精准融资服务。牵头印发《宣城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会暨政银企对接会方案》,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促进信贷投放,落实“管行业管融资”要求,推动主管部门加强行业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为企融资纾困力度。
二是聚能优服务,促进信贷有效投放。持续做好金融政策宣传和融资服务保障工作,着力保障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融资需求,组织召开华晟新能源专题融资协调会,成功撮合10亿元银团项目贷款。广泛宣传《工业项目不动产分割和登记办法》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大分摊”方式分幢办理不动产权证,释放企业抵押贷款空间,政策实施以来,辖内银行机构为该类企业累计发放贷款86笔,放贷金额达7.04亿元。引导银行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组合效应,优化为企融资服务。如旌德县创新“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探索推进“活体贷”业务助力养殖经营主体发展,发放全市首笔“活体贷”110万元;宣州区首推“活体担”产品,发挥担保公司助力乡村振兴作用,支持辖区某龙头畜禽企业成功获贷800万元。
三是聚力搭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对接。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创新搭建“政银保担企”对接桥梁,如宁国市健全“银担企+基企+券企”多元化产融对接模式,全年累计为29个重点项目衔接贷款资金30.54亿元;泾县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打造专业化队伍为县域市场主体提供高标准的金融服务,自实施以来累计开展入企走访533次,投放贷款6.8亿元;郎溪县组织县域金融机构定期开展“金融超市”活动,全年累计服务123家企业共计解决融资需求2.8亿元;市经开区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系列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介10期专场普惠金融产品,帮助园区企业精准获悉金融产品和服务。
2024年,我市金融工作稳中向好,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一是信贷稳步增长。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132.92亿元,同比增长10.98%,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310.05亿元。二是对接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组织举办科创企业等专场政银企对接会100余场,超2000家企业参加对接活动,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00.47亿元。三是服务效能提升。2024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8.61亿元,较年初增速19.4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47个百分点;全市存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