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建设村。
山清水秀、一湖沉碧,人文荟萃、名家辈出。
上月底,在东钱湖,参加城市网盟携手20年“迎接新变革”发展大会暨百城网媒宁波行的嘉宾,对这里的乡村旅游模式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此行让人忘却了生活的压力和烦恼,感受到了满满的松弛感。
近年来,鄞州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聚焦城乡提升工程、和美乡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行动,已打造浙江省未来乡村9个,宁波市艺术赋能村21个。
“一村一特”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当天上午,嘉宾们首先来到了建设村。大家沿着陶麓街一路行走,在林立的商铺间走走逛逛,领略“无陶不成市”的魅力。
在一处古宅前,几位嘉宾停下了脚步。他们围着一名正在制作古法熏青鱼的村民好奇询问。“这是你们的特色吗?”“您卖这个,一个月能赚多少?”……在得知建设村已有30多名村民不用出村,依靠土特产、老手艺实现“在家创收”后,嘉宾们纷纷点赞。
随后,嘉宾们来到韩岭老街。大家一边听着韩岭古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一边发表各自的感想。“这条老街,太美了!古树、古桥、古宅,无需刻意寻找,处处皆景。”“老街和古村巧妙融合,天成之作!”……
“东钱湖的乡村建设太棒了!我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将自然、历史与现代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深圳新闻网总编辑胡文看来,东钱湖把古村保护、文化挖掘和现代管理巧妙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乡村颜值,又带动了村民共富发展。
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美誉。近年来,东钱湖大力挖掘培育宋韵文化,在做好生态涵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并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城杨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遗迹,通过艺术赋能乡村的模式,建起了一批景观堰坝、生态农场和休闲公园,吸引“粉丝”无数;
韩岭村秉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民居傍溪而建,白墙灰瓦,古朴风雅,溪水潺潺,杨柳依依,成为宁波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
洋山村山清水秀,被称为齐集秘境、树境、花境、竹境、茶境和禅境的“六境之地”,已打造了一批“网红”农场、民宿、美术馆……
“我们镇下辖22个村,这些年,各村以乡村旅游为发展主线,积极打造‘一村一特’‘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东钱湖镇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筑基文化铸魂
诗画田园“近悦远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1月23日上午,2024环浙步道(宁波鄞州)系列健步行暨“漫步胜地”鄞州精品线(横溪站)打卡活动拉开帷幕,吸引了350名健身爱好者前来参赛。
大家沿双泽亭、松石岭古道、白云岗、碧水亭一路行进,穿梭于层峦叠嶂之中,眼前是秋叶耀眼的金黄,耳畔是秋风呢喃的低语……
“既能爬山,又能赏景,沿途乡村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刘亮兴奋地说。
乡村旅游的发展,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这些年,鄞州区不仅打造了建设、韩岭、城杨、洋山、俞塘、利民、三塘、云龙、吴徐、仁久等以自然风光为“卖点”的“网红”村,还挖掘培育了上周、童夏家、芦浦、走马塘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因一树梨花火遍宁波的利民村,常有人慕名而来,捧一杯“村咖”,偷得浮生半日闲;巧用农田元素打造景观菜园和五彩田园,三塘村多次举办花田音乐会、花田旗袍秀、花田厨艺秀等活动,成为市民“微度假”的热门选择;云龙村以七彩花海出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和远方”;地处梅岭山区的吴徐村,远离城市喧嚣,因其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溪流和古树名木而远近闻名;仁久村位于后塘河北岸,村内有碧环、仁久、德润等许多古桥,被称为“宁波水上威尼斯”……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童夏家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现有多处历史遗存供市民怀古访幽;上周村四面青山环绕,一条梅溪穿村而过,村内的周氏宗祠为明万历年间所建,是鄞州区现存唯一的明代宗祠……
前不久,千年古村走马塘村举行了一场研学活动。活动中,几十组亲子家庭共同体验古树祈福、殿试、捷报等项目。“除了研学,眼下村里还在打造进士文化馆,与进士亭、千年古树、荷花池等交相辉映,全面展示进士文化。”村党支部书记汪红蕾说。
全域“一盘棋”
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们的乡村旅游发展火热,通过‘旅游+’‘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等模式,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激活发展动能,不仅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还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鄞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鄞州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下一步发展,鄞州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烟台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胶东在线网站原总编辑邓兆安已经来过宁波5次。此次参加百城网媒宁波行活动,邓兆安专门考察了鄞州区的乡村。在他看来,鄞州十分注重乡村旅游的整体布局,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与山水相融,山、湖、院三者相得益彰。换言之,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全域“一盘棋”,引导各村围绕文化、历史、风光等“百花齐放”,既能“单打独斗”,又可“握指成拳”。
如何做好乡村旅游的全域规划?《江南游报》的陈冲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要全域规划提升游客体验,通过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尽可能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二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让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
下一步,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旅游持续焕发活力?
市发改委原二级巡视员、经济学博士方建新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乡村发展要摸清村庄自身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村”制宜搞发展。其次,分析好现在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用自身资源优势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次,不要盲目复制其他地方的经验,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机,很难一概而论,因此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前推进乡村旅游,要把握好‘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是指生态环保,乡村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条件,即使是文旅项目,也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两个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趋势。”方建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