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城郭”有多“绿”?答案就在两个“历史最好”里。记者昨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4年扬州空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扬州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同比降幅达5.9%,较“十三五”末下降11.1%,共收获299个优良天;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1.7%,同比增加6.4个百分点,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3.3%,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7.9%,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较“十三五”末提升13.5个百分点,邵伯湖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达Ⅲ类;长江(扬州段)水质连续七年(2018—2024年)保持Ⅱ类水平,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芒稻河成功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长江水生态考核连续2年在全省沿江八市中排名第1。
一边是冲刺“双万亿”城市发展目标,一边是水、气环境“双指标”交出历史最好“成绩单”,扬州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优”的?
“我们始终以美丽扬州建设为牵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用好韧劲、巧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这场大仗、硬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权介绍,去年我市完成969项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290项VOCs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主城区79座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改造,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507辆;在前期锅炉综合治理基础上,组织开展生物质锅炉“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和“销号式”整治,淘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144台;开展长江水生态指标评估,完成治理工程51项;开展高宝邵伯湖水生态调查评估,完成治理工程27项;开工建设1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建成5座,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17.5万吨/日……
2024年,我市先后制定实施《扬州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绿色减排行动方案》《扬州市铸造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扬州市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方案》《高宝邵伯湖群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扬州市工业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多个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方案,创新性开展跨省、跨市联动治理,和淮安、滁州联合签署苏皖环高邮湖绿色一体化融合发展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高邮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