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近日,绍兴博物馆彭云研究员、我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一行,前往海州土船顶商周遗址,开展越国(战国时期)文物遗迹考古调查工作。
当日,绍兴博物馆专家在锦屏山北麓的土船顶商周遗址周边采集了大量代表越文化的印纹陶片,为进一步认定我市孔望山至土船顶商周遗址一带为“越王勾践迁都琅琊”提供实物佐证。
土船顶商周遗址位于海州锦屏山北麓的坡积台地上,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以上。经地面采集和整理,其遗物有红陶及灰陶鬲足、鬲口、几何形纹陶片、豆把、砺石、石斧等,遗址中含有木炭,并有多处火烧痕迹,为商周遗址。
自2005年6月起,绍兴文理学院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张志立与绍兴博物馆彭云研究员承担浙江省文化工程项目“越国(战国时期)文物遗迹考古调查与相关史料印证研究”,先后三次对连云港市周边地区进行了专题考古调查。
通过对考古调查及相关文物综合研究和前人的科研成果与文献记载,推测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73年灭吴后,在公元前468年迁都到琅琊,都城在连云港市孔望山至土船顶一带。还现场采集实物标本,为进一步证明“越王勾践迁都琅琊”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实物证明。
彭云是国家级课题“越国迁都琅琊城址地望考古调查与研究”的负责人。这一课题由浙江、江苏、山东、安徽四省文物部门合作,并邀请商周文化、越国文化、吴国文化等资深专家共同参与,我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高伟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
“考古工作要用实物说话。”考古专家表示,除了采集实物和研究文献资料外,还将对发现越人活动痕迹的山东莒南和连云港锦屏山进行考古勘探,寻找更多有说服力的资料,以期对越国迁都琅琊都城的具体位置作出较为明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