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遗留在桃花涧岩石崖壁上的将军崖岩画被称为“东方天书”,然而,这些远古岩画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日晒、自然腐蚀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后,目前裂痕累累,近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前往海州区锦屏山桃花涧风景区,开展针对将军崖岩画周边岩石裂隙的测绘工作。
工作人员测得裂隙信息12条
将军崖石质很硬,海拔20米处有用比它更为坚硬的石器磨制而成的一批岩画,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岩画范围长22米、宽15米,主要内容为人面、鸟兽面、天象和一些符号。其中人面像11个,最大的高90厘米、宽110厘米。
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在将军崖岩画文保员胡德山的协助下,围绕岩画周边岩石裂隙的测绘工作就此展开。工作人员依据前期绘制的裂隙示意图,参照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岩画周边岩石的裂隙进行了逐一测量与登记。经过紧张的工作,工作人员共测得裂隙信息12条。
为做好将军崖岩画的保护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市文物主管部门就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勘察、研究工作,并针对整个岩画周边地区做了全面详实的测绘,为将军崖岩画的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境气候“吃掉”岩画
将军崖岩画一直受到精心保护。1988年,国务院将将军崖岩画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纳入了政府的管理范围,国家到地方也多次拨款进行保护、开发和维修,目前,此处在我市已算得上是一个颇具魅力的旅游景点。
然而,从上世纪末起,人们陆陆续续发现一些岩画出现脱落、风化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现象愈加明显,当地政府赶紧逐级上报“灾情”,于是,各级有关部门转而由原来对将军崖岩画以考古挖掘研究为主改为保护、治理与抢救为主。
多年来,国内许多地质与文物专家纷至沓来,几经周折,最终查明了侵蚀岩画的“罪魁祸首”———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使将军崖岩画遭到裂隙、风化的侵蚀。
岩画防风化工程已近十年
2005年9月17日,将军崖岩画防风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采用有机硅材料对岩体进行防风化处理。当时负责制定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中国文物研究所王志良副研究员曾介绍,将军崖岩画防风化保护工作中,所选用的材料具有渗透加固岩体的作用,并有透气性、憎水性,还有抗酸雨侵蚀和防风化能力,不妨碍再次保护处理。保护处理后的岩体基本保持岩体的原貌,并达到了画面清晰、岩体强度增加及防风化的目的。
据了解,为了确保将军崖岩画的安全,1980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指示停止对岩画下地层中矿藏的开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于1981年6月组织文物、地质、采矿等方面的专家到现场讨论保护问题。1983年,岩画周围装置了保护栅栏,并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91年与1993年,将军崖岩画实施了维修加固工程。目前,岩画表面的裂缝已趋稳定。 (编辑:宋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