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文化

国内外岩画专家聚港城 为破解“东方天书”献策

记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

  7月10日至12日,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国际岩画联合会主席贝纳克里,印度岩画协会主席库尔马,中国岩画中心主任、中国民族大学教授张亚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坚等2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岩画研究学者来连参会。这是我市首次举办国际性岩画研讨会,研究的主题之一为将军崖岩画。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岩画保护、研究与传承,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使将军崖、蜘蛛山、东磊、刘志洲山等三十余处石穴岩画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明显提高。据悉,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丰富,包括岩画考察活动、学术研讨会等。

  研讨会为期三天,岩画专家、学者及有关文物工作者于11日参观了将军崖岩画、蜘蛛山星象图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感受我市古老岩画文化,深入研究岩画精髓,科学解读岩画内涵,力求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进一步促进岩画的保护与开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岩画学者带来外地岩画保护经验


  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岩画研究学者就将军崖岩画进行了探讨。共同交流了岩画领域所涉及的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见解。在交流过程中,国内外专家们给予了将军崖岩画高度评价。专家学者们为将军崖岩画的利用、保护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恵玲带来了《关于岩画保护方法的思考》。在杨恵玲列举的多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岩画中,我市的将军崖岩画排列首位。

  杨恵玲以宁夏为个案,分析岩画保护的现状。她说:“目前,贺兰口岩画已修筑从银川市至贺兰口岩画点的道路,改善了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成立了管理机构———贺兰口岩画管理处;完成居民搬迁和土地征用工作,恢复环境旧貌;编制《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

  而类似的保护措施,我市的将军崖岩画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部署和实施。2005年,将军崖岩画防风化保护工程便已启动,而将军崖岩画保护规划则在去年立项。

  对于将军崖岩画的利用,杨恵玲表示,“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此次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是为了打造将军崖岩画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

  杨恵玲还建议,将军崖岩画应广泛开展地区间合作,实现地区间的信息共享,及时用先进的标准来检验我们在保护、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是否真正行之有效,从而推进将军崖岩画乃至全国岩画保护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

关于将军崖岩画断代
国内岩画专家提供了新方法


  岩画,被称为“石头上的精灵”。这些远古艺术历经岁月的侵蚀,如何断定它们到底是哪个时期人类活动的痕迹,成为岩画界行业性难题。1981年4月,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对我市将军崖岩画遗迹进行了讨论鉴定,并最终确定了将军崖岩画的年龄在3000年以上,后经专家研究,修正为约4000至6000年。

  关于将军崖岩画的年代,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相对被业界所认同的是将军崖岩画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反映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如今,虽然将军崖岩画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岩画专家表示,岩画断代依然是一个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国际上通常所用的碳14测定法,对于露天岩画有较大误差。此外还有花粉、孢子、地衣等方法进行年代测定,以及丽石黄衣测年法等,但这些方法容易受地质、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限制。将军崖岩画的断代难以准确界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岩画的深入研究。

  在本次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汤惠生发表了自己对于将军崖岩画直接断代的观点。

  汤惠生主张的是微腐蚀断代法。所谓微腐蚀断代,就是通过对各种岩石上制作痕迹风蚀程度的测定和分析来确定岩画的制作年代。在岩画制作过程中,刻痕内暴露在外的被截断的晶体颗粒,即石英或长石的晶体颗粒,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蚀,其边、角将逐渐由锋锐变钝,形成弧面。微腐蚀断代法也就是研究蚀亏的形成和年代之间的比率关系。

  目前,经过对将军崖岩画的细致观察、比对,发现将军崖岩画可以利用微腐蚀断代技术进行研究。整个研究结束后,将可以为将军崖岩画创作年代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数据。

多位岩画专家献计献策
为研究将军崖岩画提供新思路


  自将军崖岩画被发现,三十多年来,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先后到我市考察,他们从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天文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以求破译。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很多疑问等待研究破译,但是岩画中具有的天文内涵,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经江苏省地质局勘察大队的测量,发现将军崖岩画中磨刻的子午线其方位角与实际的子午线基本吻合,误差仅为3°55′88″。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玉民在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

  此外,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带来的《岩画研究的科学基础》为将军崖岩画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王建新说:“古代岩画是古代人类留下的艺术作品,我们需要用艺术思维去理解和解读古人艺术创作的涵义。但是,这样的理解和解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出现任意误解和曲解。岩画调查和记录、岩画资料分析整理、岩画内容解读是岩画研究主要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需要采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奠定岩画研究的科学基础。”

  王建新表示,首先,与调查居住遗迹、墓葬等考古遗存一样,需要对岩画分布和存在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岩画与居住遗迹、墓葬等其他考古遗存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关系。一般来说,有岩画的地方,其附近和周边往往会有居住遗迹、墓葬、祭祀遗迹等相关考古遗存。

学会敬畏文化遗产

  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安排在11日参观将军崖岩画。当天天气预报显示温度在32℃左右,将军崖岩画经过半天日晒,岩体本身温度已经达到“烫脚”的地步。而国际岩画联合会主席贝纳克里、印度岩画协会主席库尔马等一行专家不约而同地脱掉皮鞋,赤脚踩在岩体上近距离观察岩画。这一小小举动,让我们学会敬畏文化遗产。

  拥有将军崖岩画是港城人的骄傲,我们应该感到幸运,同时我们也对这个人类远古文化遗迹负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而同一些世界级的文化遗迹比起来,将军崖岩画远远没有达到世人普遍认同的程度。

  岩画是打开远古历史的一把钥匙,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虽然不能一举解开将军崖岩画之谜,但可以推动将军崖岩画的研究,希望将军崖岩画在学术成果上能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也希望2014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扩大人们对将军崖岩画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加强对将军崖岩画的保护研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