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实施《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坚决打好上海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分类中心”)启动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调研工作。
聚焦治理难点,把准发力方向。在上海市推进垃圾分类的进程中,公共场所因具有人流量大、空间开放、不同品类垃圾产生量差异显著等特性,一直是分类工作推进的难点。2024年起,本市逐步推进精细化分类样板区域建设,此项工作在强化对公众宣传引导的同时,也对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此,市分类中心将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基层调研,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单位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的实际现状,调研范围将覆盖包括交通枢纽、医疗机构、商业综合体、菜场等不同类型单位。
强化成果转化,构建长效机制。此次调研,市分类中心将综合考量不同类型场所的环境布局、垃圾主要品类以及产生投放的时间规律等因素,对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的实际成效情况展开综合分析,梳理总结场所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最终形成针对性的措施,助力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持续提升。
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品质的提升是体现上海市民素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它不仅关乎城市的环境整洁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更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关键举措。通过垃圾分类的推广与实践,能够引导市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建设美丽上海、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