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列省重大项目年度实施项目已开复工12个,64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获批国家山水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亿元,25家金融机构与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单位达成融资协议385.06亿元,为各类企业招送工2.1万人……自1月26日淮安市在江苏省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以来,各地各部门多方协作、精准发力,推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
向上争取获红利
64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项目总投资216.18亿元,债券资金需求55.18亿元;市国联集团获批全市首单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
淮安港市区港区新港作业区三期工程项目用地正式取得省政府批复,淮安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用地预审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
我市被列入全省第三家“公租房申请一件事”试点城市。“淮安数字政府建设”实践入选“数字样板”工程优秀案例,苏北唯一,全国仅20个。淮安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全省唯一,全国仅10个。
153个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入选省级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名录库,累计入库面积达5万亩,超省计划16.3%。我市国家山水工程再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亿元,累计超2.6亿元。
财税金融强支撑
为73489户次纳税人缴费人减免税费2924.48万元、社保费3469.6万元,总计6394.08万元。工业强市专项发展引导资金规模达2.89亿元,26个项目申报2023年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入库项目,数量较2022年增加17个。
及时更新“苏农贷”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全市“苏农贷”累计发放126笔、2.32亿元。举行“汇金润淮·共创未来”全市政银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融资对接会,25家金融机构与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单位现场签约,达成融资协议385.06亿元。举行“荣银促企·融通淮阴”政银企对接会,22对银企签订融资协议,总金额77.8亿元。
援企稳岗提信心
出台奖励“开门红”制造业企业政策,把连续生产的规上重点工业企业纳入电力保供白名单,推动企业应复尽复,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复工复产。
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89场次,发布岗位3.41万个,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创业2643人,为各类企业招送工2.1万人。举办“暖心留淮·共创未来”政校企合作服务用工对接活动,市县两级28个重特大项目、重点企业与20家在淮院校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对签约。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收3.28万户参保单位失业保险费1800万元。
提振消费暖市场
组织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开展销售竞赛、重点商超让利、美食扩消费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汽车、绿色家电、餐饮、家居等大宗消费市场活力。扎实开展“好房名企”线上线下推广宣传活动。新认定12个“淮安老字号”品牌、总数增至44个。
举办元旦、春节“文旅迎春·惠动全城”文旅消费季活动,发放20万张价值1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将符合条件的旅游民宿、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景区等纳入市内职工疗休活动范围。
扩大有效投资添动力
举行“项目为王·环境是金”2023年首次重特大项目开工活动,一季度计划开工的220个重大项目已开工159个,2月8日总投资116亿元的巨石高性能特种玻纤新材料项目全面开工。
14个列省重大项目年度实施项目已开复工12个,开复工率达86%、超目标任务36个百分点,12个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35.6亿元、投资完成率17.5%,超序时进度0.83个百分点。预留1025亩市级统筹计划,支持纳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等重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限由29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
外贸外资提质增后劲
出台2023年贸易促进计划,计划组织参加境外重点展会37个、境内重点展会9个和跨境电商专题展会3个,重点支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机械加工等产业。组织“中东团”“欧洲团”“美国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达成意向交易2000万美元以上。
提升政府服务优环境
通过“不见面”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1户,通过信用修复“快速通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52户。上线运行政务数据“超级管理员”系统,创新成立政务数据“超级管理员”工作室,以“电子+人工”的形式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制定涉企轻罚免罚清单,办理轻微违法免罚案件39起、涉及金额77.5万元,从轻或减轻处罚案件162起、涉及金额551.2万元。
“政策效应的快速释放,得益于联席会议、直达服务等机制的有效落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蒋继贵介绍,市级层面还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办政策落实存在问题。同时,对所有政策措施逐项明确市级责任单位、承办人员,市县联动对全市所有规上企业点对点开展上门辅导,确保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