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头镇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开始运营,家里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再也不用自己起早贪黑地运往批发市场出售,每天都有村干部安排专人上门收菜,种出来的蔬菜再也不用担心卖不掉了,我们打心底高兴!”日前,淮阴区马头镇码头村村民陈永祥兴奋地说。陈永祥提到的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得益于淮阴区开展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通过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把乡村各类空间从公私不分的束缚中、边界不清的状态中释放出来,推动各种要素充分涌流,为乡村发展拓展出广阔的空间,带动村集体收入快速增长。既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的“面子”,又优化了集体资产资源合理利用的“里子”,更巩固了基层治理的“根子”。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共入账村集体收入1582.7万元,村均约25.95万元。
美了“面子”,让“巴掌地”成为“增收地”
走进淮阴区南陈集镇头堡村,农户每家的庭院前,统一修葺的青石矮栏整齐有序,庭院种植的玫瑰错落有致……作为该镇公共空间治理示范村,头堡村依托整治后的“巴掌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悄然改变着人们对传统乡村杂乱无序的刻板印象。
“一直以来,农户家前屋后的‘巴掌地’存在种植品种不一、堆放零散杂物、挤占路肩种植等现象,不仅人居环境堪忧,更存在安全隐患。为响应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号召,我们村积极开展‘巴掌地’整治工作。”淮阴区南陈集镇头堡村党总支书记徐锦胜坦言,为了能让“巴掌地”成为“增收地”,村里创新实行“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营管护模式,由区农业公司牵头负责前期种植及后期销售,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入股,负责日常管护和采摘,形成“以户为单位,一户一责任人”的管护机制,收益分成比例为“40%+20%+40%”。“我家门前的一亩地全都种上了玫瑰花,等到开花季节,不仅花开一片,景色优美,还能增收3000多元,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头堡村村民齐志海乐呵呵地说。
如今漫步在淮阴区的城镇乡村,处处绿树环绕、鸟语花香。近年来,淮阴区充分挖掘乡村公共空间的多重价值,切实把公共空间精准“腾出来”、有效“用起来”、长效“管起来”,让公共空间“美起来”。在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淮阴区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县乡村干道沿线和沟渠河塘边环境,整治房前屋后的乱堆乱放,重点对太山村、码头村、头堡村、高堰村等村进行人居环境优化升级,通过外立面改造、雨污管网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式,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以生态、绿色、文明宜居的理念重塑优美乡村环境。
做实“里子”,让“闲资产”变成“活资本”
近日,在淮阴区高家堰镇高堰村,刚割下的紫甘蓝又大又饱满,淮安天赐福绿色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钱月军手中捧着两个紫甘蓝,心里乐开了花。“通过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项目区内的公共空间沟渠路平整后未纳入土地流转的面积,经重新丈量,溢出了106亩村集体土地,我们进行连片流转开发经营,推动土地资源保值增值。”钱月军告诉记者,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将“小田变大田”,并通过高标准农田治理提升了种植基础设施,不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还促进农田增效、紫甘蓝增产。
同样,在淮阴区马头镇码头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开展契机,整理出大量“沉睡”资源,率先利用收回的16套闲置房屋建立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村书记担任农产品经纪人+村民进行净菜加工”的形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企业获得优质农产品货源、农户拥有稳定售卖渠道、合作社赚取农产品加工费用的“三方共赢”。
据淮阴区马头镇码头村党总支书记书记李卫军介绍,目前,马头镇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可辐射周边10个村、15个种植大户近1200亩的农产品销售,每年可为码头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8万元,带动本村就业人员10余人。
以空间治理带动产业发展,淮阴区把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在马头镇、南陈集镇、高家堰镇3个先导镇的62个先导村先试先行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围绕农地、道路、水体、镇区、园区、社区、村庄内外空间和村集体资源资产“七空间一资源”,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做好空间管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融合,凸显区域产业特色。
扎牢“根子”,让“长效化”成为“动力源”
淮阴区高家堰镇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问题排查过程中发现,洪泽湖沿岸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洪泽湖挡浪堤背水面鱼塘存在违规侵占、不规范发包等问题。该镇利用公共空间治理契机,聚焦村集体资产资源,统筹推进“村资镇管”改革。
“我们引导党员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公共空间治理工作。通过访渔民、看现场、开座谈会等方式,掌握洪泽湖挡浪堤背水面鱼塘问题现状。在广泛收集民情、还原历史的基础上,由镇党委建议、村两委商议、党群共同决议的方式妥善处置。在规范操作的同时,有效杜绝人情出租、优亲厚友等现象,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有序和谐。”淮阴区高家堰镇村资镇管负责人朱家峰告诉记者。
群众有呼应,政府有响应,通往乡村振兴之路的“幸福门”正在开启。淮阴区推进镇级落实、村居自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该区贯彻“全面清、有序收”总要求,聚焦“清收用管”四字诀,聚力“区级统筹、乡镇推进、部门联动、村居实施、群众参与”五方集成联动,探索出一条系统化、标准化、法治化、长效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道路,提升了治理水平,塑造了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