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将建设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力、创新驱动力和开放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摆上全市“153”发展思路重要位置,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以近年来落户的一批重特大项目为支撑,提出全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定位,即聚力打造智能装备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PCB电子元器件、绿色食品、生物技术及新医药7个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数字产业3个先导产业集群。
市工信局等部门围绕“7+3”集群发展定位,持续深化产业研究。一方面,对照省“1650”产业体系,初步梳理细化出拟重点培育的28条产业链,并逐一明确各县区开发园区参与和共同推进的产业集群及招商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布局;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每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市场布局等情况,逐一编制招商指南、绘制产业图谱,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智力支持。目前,淮安全市“7+3”集群现共有规上企业1213户,2022年度实现销售2226.4亿元、同比增长10%;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7+3”产业集群项目占比达79.4%。
与此同时,淮安市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三样”行业“风口”,成立市、县(区)“新三样”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新三样”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培育上率先取得突破。上半年,“新三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2.9%,一大批50亿元、百亿元级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或建成投产。其中,天合光能、捷泰太阳能2个百亿级光伏制造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均仅用时150余天;总投资107亿元的南高齿项目,将生产行业内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齿轮箱,预计年内销售即可超80亿元;淮安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项目7月份首车下线。
下一步,淮安将持续深化产业研究,紧扣产业集群培育,在差别化竞争中彰显自身比较优势。围绕“7+3”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重特大项目“头雁”效应,加大与相关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合作,联合举办行业峰会等活动,强化政企联动和专业化推介“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全力主攻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隐形冠军”,塑造“集群地标”,持续强核补链,筑牢发展新优势。积极融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集群分工、省内产业链协作,不断提升在区域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