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社会

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新的增长极——洪泽

 00.JPG

  淮安市洪泽区(原洪泽县)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洪泽湖东畔,1956年建县,2016年10月撤县建区,因湖设置,借湖得名。洪泽肩挑两湖(洪泽湖、白马湖),四面环水,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中国蟹都”的美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湖滨新兴生态旅游城市。全区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55%,辖3个街道6个镇126个村居与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38万,区政府驻高良涧街道。

历史沿革

  夏朝时,洪泽为淮夷人聚落。

  西周时,是徐国腹地。

  春秋时期,属吴、越;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时,境内东部属东阳县,南部属盱台(眙)县,西部属徐县,北部属淮阴县。

  汉时,境域先后分属徐、高平、睢陵、盱眙、富陵、淮阴、东阳、平安等县。

  三国时期全境属魏。晋时,隶属多变,境内先后分属淮阴、东阳、盱眙、山阳等县。

  南北朝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渎、破釜(破釜塘即洪泽湖一部)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洪泽境东部始属淮安县。

  隋时,地处下邳郡、江都郡边界,东部属安宜县、山阳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徐城县,北部属淮阴县。

  唐时,全境处泗州与楚州边界,东部属宝应县、山阳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徐城县、临淮县,北部属淮阴县。

  五代时,地处后晋边境;后,境域大部属南唐。

  北宋时,全境处泗州和楚州边界,东部属宝应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临淮县,北部属淮阴县、山阳县。南宋、金时期,境域分属金与南宋。

  元时,境域处河南江北行省、东道宣尉司边界,东部属山阳县、宝应县,南部属盱眙县、临淮县,西部属泗州,北部属桃源县、清河县。

  明时,全境属南京(南直隶),地处凤阳、淮安、扬州三府边界;东部属宝应县,隶扬州府高邮州;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泗州,隶凤阳府;北部属桃源县、清河县,东北属山阳县,隶淮安府。

  清初沿明制;康熙时全境处江苏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司边界;嘉庆时,全境处江苏省、安徽省边界。

  民国时,全境处江苏、安徽两省边界。西部属泗县,南部属盱眙县,隶安徽省淮泗道;北部属泗阳县、淮阴县,东部属淮安县、宝应县,隶江苏省淮扬道;后略有调整,分隶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江苏省第五(后改为第七)、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开辟洪泽湖地区根据地,境内先后建立淮宝县和洪泽县,后撤销。

  民国30年(公元1941年)10月在县境东部岔河镇建立淮宝县政府(1950年2撤销);民国31年(公元1942年)4月,在县境西部洪泽湖区建立洪泽县政府(期间因故曾临时撤销,后即恢复,并于民国36年即公元1947年6月撤销),洪泽置县始于此,县境内设有两个县级民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1952年2月,全境曾分属泗洪、盱眙、泗阳、淮阴和淮宝5县。

  1950年2月后至1956年5月建县前,全境分属泗洪、盱眙、泗阳和淮阴4县。

  195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置洪泽县,隶属江苏省淮阴专员公署。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洪泽县隶属淮阴市。

  1985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洪泽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洪泽湖部分水面及淮河、临河、半城、成河等乡镇划出,盱眙县和淮阴县部分村划进,县仍隶属江苏省淮阴市。

  2001年2月,淮阴市改名为淮安市后,洪泽县隶属淮安市。

  2016年10月,洪泽县撤县建区,更名为淮安市洪泽区,隶属于淮安市。

  行政区划

  淮安市洪泽区现辖3街道(高良涧街道、朱坝街道、黄集街道)、6个镇(岔河镇、东双沟镇、三河镇、蒋坝镇、老子山镇、西顺河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39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