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婚礼比前两天的婚礼热闹,公公被一帮人闹起来,扛起‘掏灰扒’。下面吃酒的人起哄,把人都笑死了。”国庆期间参加过多场婚礼的市民沈阿姨说。“这帮人真俗,这样闹有什么意思啊?明年我结婚不准爸爸和朋友们这么闹!”沈阿姨的儿子小王反驳说。“风俗不都是这样吗?不闹的话,婚礼现场也不热闹……”沈阿姨不以为然。国庆长假期间,婚礼较多,伴随着对各式婚礼的评价,类似沈阿姨和儿子小王的争论也着实不少。那么,婚礼上的“恶搞”是风俗还是恶俗?
现象:婚礼“恶搞”程度不一
虞先生是一名婚礼司仪,对于婚礼“恶搞”有着直观的感受。“婚礼上,不让亲朋好友闹一闹的话,气氛就上不来,至于闹到什么程度就看司仪如何把握了,农村人和城里人闹的程度也不一样。”虞先生说。
据虞先生称,农村人相对保守,城里人相对开放,所以城里人比农村人闹得更厉害。“在农村,基本上很难见到‘掏灰扒’、猪八戒帽子之类的道具,也就是周边邻居在酒桌上说些酒话,调侃一下公公和儿媳妇。在城里,现在也得看各家各户的态度,闹得凶的,道具会很齐全;稍微温和一点的,也会要求司仪在主持时,让公公和儿媳妇抱一下之类的。”虞先生说。
观点:对“恶搞”看法存“代沟”
“我们在主持婚礼之前,都会与新人及其家人沟通,婚礼上闹还是不闹?闹的话,怎么闹?闹到哪种程度?这些环节,我们都要事先沟通好。不说好的话,有的新娘子一时接受不了,冷了场反而不好。”虞先生说。
虞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婚礼上的“恶搞”行为,随年龄的不同也存在着“代沟”。“有的家庭很明确地提出,婚礼上一些恶搞的环节应取消,不希望以‘恶搞’的行为来烘托气氛,要求我们司仪以其他形式将婚礼主持好;有的家庭则表示无所谓,随便怎么搞都行。明确提出不恶搞的家庭,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够文明,难以接受。其实家庭中的长辈多数觉得无所谓,但是也只能尊重孩子的意见。”虞先生告诉记者。
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年轻人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我有次主持的婚礼,新郎和新娘都是大学老师,他们就明确反对婚礼上的恶搞行为。”虞先生说。
反思:到底是风俗还是恶俗?
虞先生告诉记者,婚礼“恶搞”无论过分到何种程度,婚家是不能翻脸的,否则会得罪众多客人。在多数人看来,闹毕竟能帮助烘托热闹喜庆的气氛。闹是一种快乐的表现,热闹才有喜气洋洋的氛围。
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净化,市民的文化素质也随之提高,婚礼的一些恶搞风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消亡。
“我所主持的婚礼中,目前真正闹得比较厉害的大约只占三成左右,剩下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恶搞”元素。现在的婚礼,也不会仅仅局限在这些上了。婚礼上的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同样能烘托气氛,闹得多了,人家反而觉得庸俗。”虞先生说。 晚报记者 何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