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社会

复建榷关,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

      ■大门倒地墙壁斑驳 青苔化屑杂草掩道

  ■十余部门皆不负责 四年光景如此潦倒

  榷关,又称钞关。是明清时期用以对过往船只、商品征税的专门机构,主要设在运河、长江、沿海等交通枢纽处。在明、清两代,位于淮安区板闸的淮安榷关曾是全国最大的榷关,它承载着淮安长达400年的辉煌历史。2008年,淮安榷关在今板闸境内得以复建。里运河畔又重新竖起了雄伟高大的关楼、牌坊,一应仿古建筑得以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然而,复建后的榷关到今天却成了一个无人过问的“弃儿”,大门倒了没人扶,风吹雨打没人管。

                         

                         

  记者探访:

  大门倒了没人来扶

  沿着翔宇大道一直往淮安区方向行走,很远就可以看到矗立在里运河畔的榷关关楼。然而要走到近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从一座大桥上下来后,沿着河边崎岖的土路一直前行,最后才可以找到被树木遮挡住的关楼。想去河对岸的牌坊就更不容易了。还得重新回到大桥上,从河的另一侧下桥,再走一段几乎隐藏在杂草从中的羊肠小路。“(关楼和牌坊)中间要是修个浮桥就好走了。”一位在关楼附近劳动的村民对记者说道。

  走过去尚且艰难,到跟前看到的景象又如何呢?记者看到,榷关关楼的一扇大门已经轰然倒地。关楼里,原本涂着白色涂料的墙壁因受风吹雨打,有的地方斑驳陆离,有的地方起皮脱落。二楼墙上介绍榷关的展板被撕去了一半,地上满是青苔风化后留下的碎屑。

  河对岸牌坊的情况并不比关楼好。原来的青砖古道被密密麻麻的杂草覆盖了。小院内曾经种的遍地的黄豆已经收获,地上留着火烧的痕迹。“哪有人管啊?没人管!”附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关楼的大门是几个月前刮大风时吹倒的,至今无人过问。

  与前两位村民的热心相比,记者接触到的其他村民对榷关的态度则显得十分漠然。虽然住在附近,有人表示知道榷关但不知道大门倒了,有人表示从没有去过榷关,有人干脆回答不知道榷关。

  管理迷雾:

  十余部门无一“认领”

  记者就此情况致电市相关部门。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称从未听过“榷关”这个名字,称此事不归他们管,让记者到淮安区相关部门问问。记者又致电淮安区相关部门,对方称此事应找文物保护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又称管不了……记者打了十几个电话,找了十几个部门,竟无一个部门对此事负责。真正的责任部门到最后仍是不得而知。

  淮安区文保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真正的榷关关楼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关楼是后来照原貌复建的。因其不属于文物的范畴,所以它的保护和维修自然与文保部门无关。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文物原址上复建文物是不允许的,在离原址较远的地方复建文物,文保部门既不反对,也不负责。

  专家呼吁:

  谁家的孩子谁领走

  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陈瑾认为,榷关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淮安榷关因其历史上的繁盛发达,不仅已经成为淮安的一个象征,其本身也已发展出一种特有的榷关文化。现在复建的这座榷关,虽然不是原迹不属于文物,但因其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历史,仍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

  “既然已经花大气力将其复建出来,就应该好好地加以利用,像这样荒废着实在可惜。”陈瑾表示,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谁的孩子谁领走”,哪个部门负责兴建的,就应该负起管理的责任来,可以参照其他城市对在郊区的景点的管理办法,加大管理与投入,将淮安榷关打造成拿得出手的文化景点。   晚报记者 傅停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