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来了,大街小巷弥漫着对“光棍”身份的恐惧和不安,“脱光”渐渐成了年轻男女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被上个世纪初追求恋爱自由的青年男女所摒弃的“相亲”,已成为当下急于“脱光”的群体中最流行的结识异性的方式,众多新一代80、90后正奋不顾身地走在相亲的“康庄大道”上。在这里,他们体验着“众里相他千百度”的不易,承受着择偶观带来的伤害,也憧憬着一见钟情的喜悦。形形色色的中国式相亲,粉墨登场了。
优质男王勇相亲奇遇记
外在条件是硬杠杠 能力、人品都是浮云
“光棍节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等什么?”收到朋友发来的节日短信,让在淮安一所高校任教的王勇(化名)很憋屈,“我哪里是在等啊,不是找不到嘛!”
已在淮安工作2年的外地男孩王勇今年28岁,硕士毕业,身高1.75,五官端正,应该算是有为青年。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王勇的生活圈越来越小,慢慢地成了相亲的拥趸。单位领导、同事看小伙子不错,都热情地帮忙介绍对象。从去年至今,王勇已经快速地“检阅”了十多位女士。
他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优质银行女”,跟他同年。相约周末在轻松舒适的咖啡厅见面,“刚开始气氛挺好的,两个人天南地北乱侃。”而这女孩颇有相亲经验,旁敲侧击地询问了王勇在不在编、老家是城里还是乡下的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当听说工作性质是人事代理、老家在乡下之后,态度立马“晴转阴天”,态度不冷不热。最后给介绍人的答复是“没有感觉”。王勇的第一次相亲就这样匆匆收场。
在单位同事的介绍下,王勇的第二个相亲对象是某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刚开始见面时,双方感觉都不错,都有意思继续深入交往了解。随着每天短信、电话、QQ联系频频,两人感情也迅速升温。相处十几天后,王勇约女孩见面聊天。当他在憧憬与她美好未来时,女孩却听说王勇还有3个姐姐、年迈的父母以后要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时,沉默了。之后,当王勇再主动联系女孩时,女孩总是以百般理由回绝,最后就直接不回短信、不接电话……一段还没有开始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王勇在朋友的安排下接连见了几个人,公务员、国企员工、教师等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当他到咖啡厅时,却发现女孩的母亲也来了。见面还没几分钟,这位阿姨开门见山,毫不兜圈子直切正题:“你收入多少?有没有编制?在哪上的大学?父母是做什么的……”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对这种被默默“估价”的滋味,王勇感到不公平,“这还没了解,就直接因为外在条件而被pass掉。”
王勇告诉记者,有的一听说外在条件不符合,直接连面都不见。去年年底的时候,介绍人把他的情况告知女方的父母,而女孩的父亲却跟介绍人说,“他是外地人,以后万一跑了怎么办?”
“刚开始几次相亲还蛮期待的,越到后来就越麻木了,有时候完全像是应付差事。现在人都太现实了……”王勇感慨到。
戴小姐相亲相来的幸福
回忆相遇的那一刻 一切都是缘分的牵引
在金湖某事业单位工作3年的戴小姐,芳龄25。长得恬静讨喜,性格温顺,深受单位同事们的喜爱。而她的婚姻大事也牵动了单位大哥大姐的心,个个都帮忙着介绍对象。“在没遇到我老公之前,我也相了不少亲。其实他们给我介绍的对象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感觉。”戴女士腼腆地笑了笑,“后来我是真被相亲伤透了,发誓说再也不去相亲了。”
“我现在的老公是我同学介绍的,当时我不肯去见面,是被我同学逼着去的,真没想到遇到自己的缘分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戴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天早上走在清河新区的红娘广场,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心情特舒畅,没有以往相亲的那样压抑的感觉。我俩应该算是一见钟情吧,或许这就叫‘眼缘’。他是做工程的,跟我同年,都是本科毕业。我当时就觉得他挺帅的,而且讲话很幽默,特逗的那种。后来我也问过他,第一次见我感觉如何,他说觉得我有很多难能可贵的优点,性格挺好的,贤妻良母。后来就很俗套了,互留联系方式慢慢相处。”
说起她老公,戴女士非常骄傲,“我觉得老公跟之前相亲的人都不一样,很能吃苦,有上进心,是“潜力股”,关键对我非常好。”虽然之前相亲有遇到过工程老板的儿子,有单位里的人,家庭条件、工作等外在条件都比老公好,但接触后没有感觉,也没有共同语言,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同。
“回忆相遇的那一刻,一切都因为缘分的牵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现在我们都很珍惜对方,尽管我们还不是很富有,但是我们会一起努力,相依到老。”戴女士感慨到。
熟人介绍成相亲主要手段
相亲会太土 相亲节目太虚 相亲网站太乱
为了让现代人成功“脱光”,各类相亲方式层出不穷,电视上有相亲节目,网络上有大同小异的相亲网站,社会上有各种相亲大会,还有亲朋好友组织的打着聚餐旗帜的小范围相亲餐……这些形形色色的相亲手段,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相亲”。到底是相亲节目靠谱,还是相亲网站实惠,又或者相亲会更近距离,每个单身的人在打探后都窃窃私语。用小余的话来讲,还是熟人介绍最靠谱啊,不就是花钱吃顿饭,见个面嘛。
相亲节目怕灭灯
今年28岁的小余在淮安这个传统的城市看来,已经加入到了大龄剩男的行列。自从研究生毕业回到淮安,他就踏上了相亲的“不归路”。
小余研究生刚毕业那会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一门心思想着好好干一番事业。不料刚上班没几天,父母就催着小余结婚,“他们着急抱孙子,说在家闲着很无聊。在我看来,爱情是很神圣的,在千千万万的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那个人,怎么能人为地去改变这种相遇的缘分呢。”小余说。
为了尽快给小余找到合适的对象,小余的家人四处出击,相亲网站、婚介所、相亲会都有小余的名字。“我妈爱看《非诚勿扰》,还非要我报名参加,但是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身高只有172cm,估计上去后第一轮灯全灭。”小余自嘲说。
网站上相到已婚妇女
相亲节目的路行不通后,小余按照同学的提醒,在世纪佳缘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没事的时候就去网上看看有没有女的给自己写信,有没有自己中意的人。
有一次,小余还真在网上碰到一个跟自己学历、年龄相当的人,“当然了,最主要的是长相清秀可人,是我喜欢的菜。”小余哈哈笑着说。看中了之后小余兴冲冲地给人家发了封措辞幽默又看上去不会出格的信。不料,10天、20天过去了,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好不容易等来了对方的回信,却说自己已经嫁作他人妇,信息一直未更改,让小余好一顿失望。
相亲会感觉非常土
小余说,在自己寻找真爱的两年时间里,他总共参加过3次相亲会。
“一次是政府机关组织的,一次是婚介所组织的,还有一次是小区搞的。”在这三次相亲会上,小余只有一个感觉,“太土了”,“政府机关那种相亲,大家都端着,连个玩笑都不敢开,生怕被看不起,被踢出局,别扭得很;婚介所组织的呢,主持人拿捏不当,气氛也不对,大家始终没放开;社区里的就更无厘头了。总之,相亲会一个比一个土,不适合我这种新时代的二傻青年。”小余自嘲地说。
熟人介绍很靠谱
在尝试了相亲节目、相亲网站、相亲会之后,小余只得接受最原始的熟人介绍方式了。
“一开始,我是个相亲菜鸟,对相亲很排斥,总觉得两个人坐在那,互相打探、互相估价是件很别扭的事情。但是相得多了,我就上路子了。”小余说,第一次跟女孩子相亲是单位一个热心大姐介绍的,这大姐说对方是个本科生,家境较好,面容姣好,工作也好,整个一个“三好学生”。小余就定了地点和包间,心情澎湃的去了,“第一眼看吧,那女孩也不错,她好像也是第一次,我俩边吃饭边说些有的没的,感觉非常怪异。吃完饭,没话说了,就在那嗑瓜子,瓜子吃完了就回家了,完全没找到相亲的感觉,我就觉得除了聊聊工作、爱好我还能说啥,总不能像单位面试似的问个遍吧。”相亲的结果可想而知,介绍人第二天问小余结果咋样,小余回答:“不知道,没感觉,总不能第一个就相上就结婚吧。”把那大姐弄得一头雾水。
自从知道小余现在肯相亲之后,同事、同学、朋友、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他的姨奶奶都忙活了起来。“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见两个,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最搞笑的是还能相到同一个人。有了第一次,我就不怕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啥样的女孩我都见过了,相亲就变成了一个流程,慢慢的就没有感觉了。”小余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大龄男女青年,发现在淮安这个并不发达的城市里,人们依旧热衷熟人介绍式的相亲方式。尽管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亲的方式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新潮。但在传统而保守的淮安人眼里,熟人介绍既经济实惠又值得信赖。正如成功介绍20多对新人走入婚姻殿堂的朱大姐所说,多年来她坚持“不介绍成功不罢休”的原则,除了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剩男剩女问题之外,利用婚姻介绍织起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也是在小城市生活的捷径。“你看现在的相亲节目、相亲会,表面上很风光很专业,但是真正靠谱成功的没几对,还是熟人介绍更适合淮安这样的小城市,成功率相对更高。”朱大姐笑着说。
一见钟情的感觉太奢侈
在经历了漫长的相亲过程后,小余说自己对爱情、对一见钟情的期待都慢慢下降了,这个过程中他也说不出看不上对方什么,就是感觉不对。在遇到感觉稍微好一点的人的时候,他也会试着去相处,但是往往在有点小不如意的时候就放弃了。“相亲认识的人相处起来会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如果是自己碰到的,即使受了委屈或者看到对方的缺点也会忍,会妥协。但相亲的就会因相识较容易而不愿意去主动,所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小余分析说。直到现在,又过了一个光棍节,他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现代择偶要素里 爱情无处安放
相亲过程中,不少人不仅无法找到一见钟情的感觉,像王勇等人还会因为“硬件”条件不足而屡屡受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爱情成了无处安放的奢侈品。
“现在很多女孩子,一到我这就问,有房子吗?有车吗?一个月赚多少?……”清河区一家婚介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男孩要有房子,工作稳定,家境不错,个子还行,这样比较好找对象。女孩也要有稳定的工作,像老师、公务员这样稳定又轻松的工作,外貌什么都说得过去的,还是蛮“吃香”的。“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除了外在条件外,还是要看内在的。两人能不能合得来,脾气、性格投不投,有没有共同语言等等,毕竟婚姻还是要用感情来维系。”
“现代人的择偶观主要受到社会因素和亲友群体的影响。”据婚姻家庭咨询师宗君介绍,虽说择偶是选择自己的生活伴侣,是非常私人化的,与别人和社会无关,但实际上却往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择偶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们在择偶时也不得不受到这些制度和规则的制约。年龄、性别、社会地位、阶级、宗教、种族等因素的限制使“合适人选”的范围变得相当狭小。
而在如今社会转型大环境背景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导致生活缺乏安全感,多数人为学业、为工作忙碌奔波,社交圈相对封闭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另一半,相亲也演变成了追求物质生活的一条捷径。
此外,在中国人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亲友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让周围的至亲密友满意的话,这个婚姻就有可能遭到反对而难以如愿以偿,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结婚”。“我们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对子女的婚姻干涉很多。有的直接给子女灌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这些都会影响新一代年轻人的择偶观。”
因此,人们在择偶时还很难把“爱情”作为唯一的标准。社会文化、亲朋好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等,时刻都在对人们的择偶标准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这是一种历史事实,在尊重这种事实的同时,就要学会如何恰当的处理好择偶那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和内在的主观标准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要学会处理好与双方亲友之间的关系。
“功能”应是择偶第一要义
物质等‘硬件’条件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应是唯一标准
浪漫往往输给现实,爱情往往输给“面包”。财产、收入、户籍、学历、职位……俨然已成为不变的定量,一道评判双方条件的稳定架构,支持着整座爱情大厦。
对于择偶时过分看重对方的出身、学历、财产、地位、社会关系等“硬件”条件,婚姻家庭咨询师邵鲜认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物质也无可厚非,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且,追求物质的人亘古就有,只是内容被不断充实和丰富。就比如上世纪60、70年代追求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但我个人认为,追求物质等‘硬件’条件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不能作为唯一、绝对的评判标准。我更多的提倡注重‘功能’。”
所谓的“功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手机来说,平常人们买手机看重的就是价格、款式、品牌,但用的时候功能最重要,而款式和品牌是美观。同样,人们在追求对象的过程中,除了追求对方的物质、资质、条件这些因素外,最重要的是看重对方的“功能”,因为这才是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
所以,邵鲜建议适龄的青年朋友们,不妨考虑一下,你需要他(她)具备的“功能”有哪些?是否顾家?是否有时间陪你?是否会照顾人?是否会孝顺父母?是否会处理人际关系?是否会理财?是否会体谅人……当然,每个人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所看中的“功能”也不一样。但最关键的是你选丈夫(妻子)时要把“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如果一味的追求所谓的物质条件,这样的择偶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双方实力等发生失衡时,严重时会导致婚姻危机。“好的婚姻是用爱来经营的,而不是选出来的。”
■晚报记者 肖秀丽 金义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