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社会

母亲的生日,你记得吗?

      天底下做母亲的,几乎没有一个会忘记孩子的生日,但是又有多少的孩子会记住母亲的生日?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市区部分中小学门前和街头社区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以的人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而中小学生,超过八成的人记不住母亲的生日。

  ■记者 陈华中

                           

      有多少人记得母亲生日?

  “请问同学,你记得自己妈妈的生日吗?”

  5月10日下午放学的时候,记者在淮安市实验小学和清江中学门前,随机对15位同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有12位同学表示“不知道”,特别是记者调查的8位小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母亲的生日。三位记得母亲生日的都是中学生。

  “妈妈的生日在春天,但究竟是哪一天,我不记得,她没告诉过我。”淮安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李同学说,妈妈每次过生日,家里很热闹,爸爸不但给妈妈送生日礼物,还会亲手操办一桌美味的饭菜。

  清江中学高一年级的秦同学接受记者调查时表示,母亲对他的爱,对他的教诲,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但母亲的生日他记不得。“在我的记忆中,母校很少过生日,父母都在企业上班,早出晚归,整天都很忙。”秦同学说,他只记得,母亲过40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些客人,那一天很热闹。

  相对于学生,许多成年人都记得母亲的生日。在记者调查的35位成年人中,有18位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但也还有17年人忘记了母亲的生日。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女同志比男同志更能记得母亲的生日,在18位知道母亲生日的成年人中,有15位是女同志。这正应了那句著名的话:“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

  谁陪辛劳的母亲过节?

  “常回家看看”是一句常说常新的老话,但真正能做到的儿女却未必多,工作、感情、生活总是占据了很多的时间。

  “母亲节,你会回家看看母亲吗?”

  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市民表示,忙于工作或别的事情,母亲节这天很难回家陪母亲过节。超过八成的市民表示,会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母亲,祝她节日快乐。至于给母亲送礼物的只有不到两成的市民,大多数市民表示,母亲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会送礼物。母亲节一般不会想到送礼物。

  “我半个月前刚回家看过母亲,这个星期天早就和朋友约好外出钓鱼,所以没有时间回家。”市民沈先生认为,只要心里有母亲,爱随时都可以表示,不一定要在母亲节这一天。

  市民陈女士表示,母亲在乡下,这个星期天她要带女儿去上兴趣班和英语辅导班,上午和下午都很忙,没时间回家陪母亲过节,但她会给母亲打个电话,陪母亲聊聊天。 

  “母亲节,是谁陪着你的母亲?”在网上,这个调查引起不少网友回应。

  回答“自己”的网友仅占22%。其次是“父亲”占33%。最后是“其他亲人”,占45%。另一个问题是“你多久和母亲见一次面?”回答“每天”的仅占10%,回答“一周一次”的占30%,回答“半年甚至一年一次”的占60%。

  做完这个调查,想起不久前看到一部电视剧中的一段话:母亲对儿女的爱是百分之百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可以为儿女吃任何苦,受任何累。而作为儿女,对母亲的爱的回报,不可能像母亲对自己一样毫无保留,能做到孝顺已经很不容易。

  想为母亲找个伴

  “自从我结婚有了孩子后,心中就一直有一个想法,想为妈妈找个伴,让她的晚年生活更加快乐、充实。”5月11日下午,在淮阴区一茶馆,坐在记者面前的孙女士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这就是我妈妈,今年52岁。”

  照片上的妇女看上去很朴实、健康,没有52岁的样子,最多四十五六岁。“我妈这个人不看老,皮肤白。”孙女士笑着说。

  孙女士老家在淮阴区赵集镇。她上大学时,父亲不幸去世。父亲去世后,母亲跟村里的人出去打工,用微薄的收入供她读完大学。“母亲对我的爱,为我付出的辛劳,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回报的。”孙女士说,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每天早上都是母亲为她做早饭、送她上学校;晚上,陪着她一起学习,给她洗脸洗脚;生活中、学习中,母亲从不让她受一点委屈。

  “我结婚后,把妈妈接到了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虽然日子过得很好,但我时时能感受到母亲的孤独。”孙女士说,母亲文化不高,很传统,有几次,聊天时,她对母亲说,想给她找个伴,谁知母亲竟红着脸说:“她没想过这事,只要我们过得好,她就知足了。”

  自从产生为母亲找个伴的想法后,孙女士就一直不断地动员母亲,希望母亲后半生有自己的生活。

  “我们对母亲再好,总有许多做不到的地方,特别是白天,我们从早到晚都在单位,没有时间陪妈妈。如果能找个在生活上可以照顾妈妈的男士,那母亲的生活一定不会寂寞。”孙女士说。

  在女儿的动员下,今年年初,母亲终于答应了。春节后,孙女士陪着母亲来到婚介所,登了记。

  在择偶一栏里,母亲写的是“忠厚宽容,相互理解,对我女儿要好”,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认真。“看到母亲写‘对我女儿要好’几个字时,我的眼泪都要流了下来。”孙女士说,几个月来,母亲先后看了三位男士,但都不如意。

  “母亲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我相信通情达理的母亲一定会找到一位忠厚宽容、能够理解她的人,开开心心地过晚年生活。”孙女士期待地说。

      让妈妈知道“我爱你”

      ■记者 许海明 杨丹丹

  曾经有媒体做过“子女是否敢于对母亲说‘我爱你’”的调查。结果,在随机询问的100位儿女中,只有9人表示可以勇敢说出来,却还要酝酿一下情绪;剩下的91人都表示“很难为情,说不出口”,表示更愿意换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意。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对母亲的爱变得“只在心”、“口难开”的呢?

  含蓄,是一种“通病”

  “我从没对妈妈说过‘我爱你’。”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韩说,她打小就没对母亲说过这三个字。昨天她回到南京老家,打算亲口对妈妈说,可在母亲身边转来转去,“我爱你”这三个字总是停留在嘴边,迟迟说不出口。

  后来,她终于鼓起勇气,但没想到当“妈,我爱你”这几个字从小韩口中说出时,妈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只是腼腆地笑了笑,便转身接着去做饭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众多妈妈不喜欢子女对他们表达爱意。相反,采访中很多妈妈都表示,子女一句“妈妈,我爱你”比收到礼物珍贵得多。48岁的陈女士说,大学刚毕业的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她表达了爱意,当时她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让妈妈每天感受到爱

  “内敛、含蓄,是中国传统美德,很多内在情感往往羞于表达。”说到对母亲“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现象,淮阴师范学院社会学副教授赵老师表示,表达爱意有多种方式,直言不讳并非唯一选择。

  市民梁女士的儿子属“浪漫型”。母亲节当天,她拿着儿子从武汉寄来的贺卡兴奋得像个孩子,“我儿子在母亲节给我寄来了明信片,真有心,这儿子没白养。”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儿女还会选择送花、送首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有些人则选择为母亲发一条微博或短信,表达爱意。“很多网友都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评论、转发,你很难想象网友提出的对母亲表达感恩的方式有那么多!”网友周先生说。

  淮阴师范学院社会学副教授赵老师认为,大家互相提醒着母亲节到了,说明大家心里惦记着母亲,是一种很好的社会氛围。其实,对每个子女来说,表达爱意的方式是次要的,关键是让母亲觉得子女心中有她,“孝敬母亲也不是母亲节这一天的事,让母亲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女的关爱,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