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荣 通讯员 凯敬轩 姚超
■只要点点鼠标,不用舟车劳顿,无需费心砍价,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如今,网购不仅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很多企业也把网购作为不可或缺的采购方式。可是,这种不见面的交易方式暗藏着各种“陷阱”。
近日,淮安经济开发区经侦大队民警通过警务研判平台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用虚假的“化工公司”、逼真的“公司网站”、无效的“购销合同”做掩护,专门实施“化工原料款诈骗”。三月份以来,他们先后接到了六起这样的诈骗案件,受害企业涉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每家受害企业的经济损失在20000元~50000元。那么,受害企业是如何上当受骗的?不法分子采用了哪些诈骗手段?广大企业应该如何辨别和防范呢?记者昨日就此进行了采访。
诈骗流程:一步步下套,骗人没商量
回忆起四个月前的受骗过程,山东淄博某工贸公司老板马先生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今年一月初,该公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断货,急需一批四氯化硅化工原料。
马先生便在互联网上寻找供应商,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一家自称淮安某化工有限公司发布的化工原料销售信息。马先生根据信息,打开了其“公司网站”,网站上不但有该“公司”的实景图,并介绍说,“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化工原料及产品生产的大型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上乘……”
看到“公司网站”制作精美,又有他们急需的四氯化硅,报价还比市场稍微低一点,马先生便拨打了网页上面的联系电话,洽谈购买事宜。一位自称姓陶的销售经理接了电话,称他们的四氯化硅从日本进口,马先生的进货量太小,必须先付预付款才能发货。考虑到公司急需原料,运输车暂时周转不过来,无法自提货物,马先生便答应下来。
随后,“陶经理”向马先生传真了他们公司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购销合同等资料。双方约定,马先生向该公司购买40吨四氯化硅,每吨价格为2300元,预付46000元,收到预付款后三日内交货,余款货到付清。
1月11日,马先生向“陶经理”的公司账户汇款46000元。1月14日,“陶经理”说货已经到淄博市区了,要马先生付清余款再交货。马先生发觉对方有诈,坚持要先看到货再付钱,双方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陶经理”说把货拖回去了。之后,马先生一直要求“陶经理”退钱,后者也答应,但是一直找各种借口不退款。
后来,马先生派人根据网站上留下的公司地址到淮安来查看,结果发现该地址根本就没有这家公司,于是马先生派人向淮安警方报警。不过,那位“陶经理”的手机一直能够接通,马先生最近还打他的电话跟他要钱。
手法揭秘:四招“必杀技”,搞定受害人
淮安经济开发区经侦大队民警分析了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手法。
一是注册名不副实的“化工公司”,营造一种“正规”的错觉。不法分子瞄准工业原料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成立一家销售各种工业原料的“皮包公司”,骗取或伪造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给人造成一种“这家公司很正规”的错觉。
二是建立逼真“公司网站”,坐等受害人上钩。为了提高诈骗的成功率,不法分子可谓费尽心机,他们建立了逼真的“公司网站”,除设有总部网站外,还设有分部(或办事处)网站,网站内容十分丰富:公司介绍、产品展示(工业原料种类、商品照片)、行业动态等,并留有手机号码、固定电话、传真、邮箱等多种联系方式。借着逼真的“公司网站”和多方发布销售信息,不法分子引诱全国各地的企业主动上钩。
三是签订“购销合同”,给客户吃“定心丸”。遇到企业与其联系购买化工原料时,不法分子则向企业展示齐全的“三证”,以打消其疑虑。此外,不法分子还在定价方面下了一番苦功,他们的销售价格顺应市场行情,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比较“合理”,并且与对方签订加盖公司专用章的“购销合同”,更是给受害企业吃了下“定心丸”。
四是先付款后发货,“空手套白狼”。不法分子想方设法说服企业先付款后收货,而且其银行账户为公司账户(非个人账户),一下子将客户最后一道心理防线攻破。在客户付款之后,便销声匿迹,或者以各种借口不发货也不退款,可谓是“空手套白狼”。
整个诈骗过程中,证照齐全、公司账户最具杀伤力。据某注册公司人士介绍,当下,代理注册机构完全可以在与客户不见面的情况下,帮客户注册公司,取得工商登记、公章、公司账户等资料。
警方支招:眼见为实,言多可察
真的公司资料和公司账户,略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低价,企业如何辨别其中的真假呢?
警方提醒,企业在购买化工原料时,不能仅凭传真就轻信网上的“化工公司”,要调查其公司资质,可到工商、税务等部门查验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特种行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真伪,最好能实地查看有无该公司、公司规模等,确保万无一失。另外,一定要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一旦发现上当受骗,不论受骗金额多少,都应及时向警方报案。
警方描述了“骗子公司”的特征:什么产品都卖,没有自己的工厂或者合作工厂,没有长期客户……根据这些特征,企业也可采取一些验证手段。比如,企业在洽谈业务时,一般只顾着索要相关证件,并没有详细追问化学原料的相关情况,而不法分子往往对于化工原料只了解一些“皮毛”,如果多追问点行业术语,一定会让他们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