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小姐……拿菜单来!”“先生,这是您要的菜单,请拿好。此外,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您还是叫我服务员吧,或者叫我的名字也行,我叫张静。”……这是前几天发生在淮海东路的一家餐厅里的真实场景。对于用餐的客人称呼自己为“小姐”,餐厅服务员用礼貌而灵活的态度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
称呼是一种友好的问候,是人与人交往的开始。现在对于饭店服务员的称呼多种多样,叫什么的都有,但是只要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有一颗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心,如何称呼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市民:
称呼虽不同但都没恶意
为了解人们就餐时对于服务人员称呼的不同,记者在街头对30位市民行了随机采访。
市民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大部分市民表示自己会直接称呼“服务员”,这个称呼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是最正规、最统一、最安全的叫法。也有市民表示会“根据不同年龄来决定”:对于上了点年纪的服务员就称其为“阿姨、叔叔”,比较年轻的服务人员则称其为“美女、帅哥”,也有称呼为“小姑娘、小伙子”。年轻一些的顾客一般都会称服务人员为“美女、帅哥”,而年长一点的顾客则会称其为“小姑娘、小伙子”。“我觉得叫服务人员‘小姐’很不好,因为‘小姐’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有其他不好的意思,这样一口一个小姐的叫有对服务人员不尊重的嫌疑。”市民张女士说。在学校当教师的刘先生也表示:“不能叫人家服务员为小姐,有歧义,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适当改变称呼,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展现个人修养。”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大部分市民对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是抱着尊重的态度的,无论口中的称呼是什么,人们都没有恶意。
服务人员:
只要有尊重,叫什么无所谓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服务人员对于“小姐”这个称呼还是会感到尴尬、无奈。
小月是在一家火锅店打工的学生,对于就餐客人称呼她“小姐”总是很气愤:“我觉的这是在侮辱人。但是也没什么办法,不管客人怎么称呼,我都要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独立经营着一家早餐店的赵大妈则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来这吃饭的大部分都是些熟客,都是些街坊邻居,一般都会直接叫我‘赵大妈’,我听着很亲切,大家叫着也高兴,就像自家人。”
在大学城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小静是一位勤工俭学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什么样的称呼她都被叫过。年龄大的叫她“小姑娘”,小朋友叫她“阿姨”或“姐姐”,附近大学里的学生叫她“美女”或“同学”,也有偶尔叫她“小姐”的,但没恶意。“只要顾客对我客客气气的,我工作开心,叫啥没有太大区别。”小静乐呵呵地说着。
对于服务业人员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服务员面对一些称呼的无奈,也看到了服务人员心态的豁达。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消费者和服务人员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那么就餐的气氛会更融洽,大家都会收到一份好心情。
专家:
好心态是根本
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服务员称呼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记者电话连线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乔楚博士来帮我们分析。
乔楚博士认为,服务员对“小姐”这个称呼的反感情绪较大,是由于“小姐”是个特殊词汇,被现代社会赋予了一些贬义的内容,很多人在敏感的心态下难免反应失当。其实,这样的称呼更多的是随意的,而非是一种故意的蔑视。但是如果因此而大动肝火,则反映出部分从业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不认同,在遇到有复杂含义的词语的时候,往往去寻求贬义。“具体的称呼是无所谓的,因为人们在相处的时候,大多数人一般很难会对陌生人抱有什么负面情绪。更加关键的是要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或者说是服务业本身职业的地位。如果这一点没有变化的话,哪怕我们把服务人员称作上帝,也会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或蔑视。”乔楚博士补充到。
其实我们如何称呼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是以何种心态去称呼,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对着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有抱着一颗尊重友善的心,那么我们称呼其什么都会是合适的,美好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
实习记者 戴庆苏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