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化福&潘晓晔
卢:这一段时间发生了很多惨剧。吉林的大火已经造成121人死亡,厦门的快速公交车火灾造成了47人死亡,其中8人是参加高考的考生。在每起悲剧中,总能看到那些脸带微笑的旁观者。就本地而言,5月28日,淮安有两起跳河轻生事件,一个在大运河桥,23岁的徐州女孩身亡;一个在华新桥,16岁的女孩被救了下来。其中原因,外人不得而知,但是每个现场几百人的围观人群让人觉得恐怖。在大运河桥,更有开车人把车停下,特意下车围观,造成交通堵塞。
潘:我看到记者拍到的照片,许多人脸上带着笑意,感觉像是在看春节联欢晚会,这种对生命的漠视很让人吃惊。
卢:不仅是自己看,还抱着孩子一起看。
潘:我们中国的看客就是从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所有中国式的围观,都是缺乏对人的最基本的尊重。拿生命当做可以消遣的节目、游戏,这种看客的心理,鲁迅先生早就写过,只是这病还是没好。
卢:中国古代在菜市口杀人,老百姓围观已经成了一种传统,包括不远的公审、枪决,都一直在延续着。明朝大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割了3000刀,不仅有很多人围观,还有人出钱买袁崇焕的肉吃。
潘:中国的看客心理和示众有很大关系,有示众所以有看客,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记得十几年前,我去采访一个强奸杀人犯,那个时候还有示众,几百个人在围观,受害者的亲人上去就是一脚,围观人群立即响起掌声,叫道:“好!”是不是法律就在你这儿得到伸张了,踹一脚好在什么地方呢?
卢:中国人喜欢围观抓小偷,就是希望能上去打一巴掌踢上一脚。有很多很阴暗的东西在里面。
潘:我在香港旅行时,看到一个内地游客,在商场里面血拼,可能缺氧,出来就晕倒了,没有任何人去围观,从他跌倒到有市民报警,再到香港警察赶到,也就五分钟时间,只有报警的人,没有围观的人。两相比较,让人脸红。
卢:你有没有觉得,中国最大的一个隐性围观群体应该是“媒婆”,不管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爱好者。
潘:钱钟书说,女人有两大作用,一个是生孩子,一个是做媒。我发现,不仅仅是老太太或中年妇女喜欢干这些事情,一些年轻人也喜欢。
卢:很多隐私会暴露在她面前,前脚刚失恋,后脚就来给你介绍对象了。家庭情况,喜欢什么样的人,收入怎么样,有什么爱好,乱七八糟的东西,通过你又知道对方的一些情况,接下来可能还会了解恋爱里的一些情况。“媒婆”的围观可能不是那么明显,但是成功了之后她一生都在对你念念不忘地看着,从见面开始,就问你有没有成,成了之后,又问你什么时候结婚,结了婚之后又问你什么时候要孩子……一辈子就处在一双眼睛的盯视下。
潘:非常堂而皇之、非常官方、非常家长式的了解——我有这个权利了解你的情况,而且是一种关心和爱护。我遇到一个老同志给别人做媒,她用那种居高临下地语气说,哎呀,这对小夫妻,结了婚就把我忘了。其实成就了一段姻缘是你的修为和造化,也是年轻人的缘分。
卢:这种围观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潘:究其原因,我觉得中国人没有一个生活的重点。首先他就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可能是中国人之前过多地喜欢集体生活。在笔记体小说中,小姐大白天是不能关门的,关门肯定是在做鬼事啊,私生活必须让大众来参观,中国人就是一直这么过来的,缺乏对别人空间的一种尊重,
卢:过多地介入别人的生活,对于自身也会产生很多困扰。
潘: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我就觉得很奇怪,越是发达的社会越是对他人空间、思想、生活保持足够距离的社会,因为只要不妨碍法律,不妨碍他人的利益,就只是别人自己的事。
卢:现在是网络时代,原来围观到的东西传播范围有限,只和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说说。现在不得了了,拍个照片,或者把他自以为了解的东西以文字的形式发到网上,伤害就会被无限扩大。5月26日,实名认证的洛阳网友“洛阳老牛2011”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寻找救下跳河轻生女孩的好心人,还配了一张当时好心人掐人中救女孩的照片,“女孩湿透的白色衬衫没能完全遮盖住上身敏感部位”,这是一张露点照,已经侵犯了女孩的隐私。而且这条微博的转播次数很多,对女孩的伤害不言而喻。
潘:网络本来是中性的东西,但是一旦成为围观者的工具,这种力量就很可怕,从一个角落扩大到全球范围。网上各种艳照层出不穷,看那些东西干什么呢!孔子的一句话很好——非礼勿视!明知道那个东西是不好的,还在网络上围观,还在评头论足,狗男女多么不要脸,我想这些人和那些狗男女也差不了多少。
卢:特别是如果这件事涉及到自己身边的同事,真的就像打了鸡血、吃了春药。如果我们这一代围观的心态改不了,应该从小教育我们的孩子尊重别人,不要在接小孩放学的路上看到车祸,就带着孩子去看。
潘:如果没有大人刻意灌输的话,孩子是可以做到不围观的。有一次我带孩子到医院看病,碰到医患纠纷,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就想过去看一看,孩子对我说,求求你不要去看了,你很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