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晚报于13日报道了《早教中心里婴幼儿忙“上学”》的新闻,那么,在让孩子早早进入“受教育”序列中的父母们,在宝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早教”学习后,真的达到了他们当初预想的目的了吗?
●“推崇派”:孩子和家长都从“早教”中获益匪浅
33岁的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已经4岁了,三年多前,王女士就把刚刚满半岁的儿子送到了市少年宫附近的某早教中心学习,这一学就是近三年。“当初送孩子去‘早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希望孩子的智力能够得到开发;二是因为我们夫妻俩平时忙于工作,不知道也不会刻意带宝宝做亲子活动,早教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我觉得这个亲子平台非常好。”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王女士觉得非常明智,正在上中班的儿子被亲戚朋友夸赞为“古灵精怪”的“聪明蛋”,“我儿子这么机灵,多少和他受过‘早教’有关系!”王女士很肯定地讲道。
和王女士一样对“早教”持肯定态度的,还有家住清浦区的高女士。高女士的儿子马上准备入托,此前一直在楚秀园附近的一家早教机构学习。高女士称,当初让孩子去接受“早教”,主要考虑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定比自己强,在婴幼儿教育方面她是个“门外汉”,“至少可以教会自己怎样正确地教育宝宝。”高女士称,在儿子接受“早教”的两年中,自己切切实实地从孩子的早教课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很多知识和思想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我越上这些课程,就越庆幸自己能和孩子一起来接受‘早教’学习,否则还不知道要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多少弯路呢?”
●“质疑派”:安全、资质、收费让人难以放心
“85后”陈先生是江西人,2009年他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淮安的公务员,随后就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现在陈先生的宝宝已经15个月大了,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可是,照顾宝宝却成了陈先生一家最头疼的问题。“我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父母又都不在身边,没人带宝宝。”如此一来,选择全天候的早教中心就成了陈先生夫妇不二的选择了。孩子是有人照顾了,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陈先生是公务员,每天下班都在下午的5:30,而早教中心大多在下午4:00到4:30就放学了,陈先生的妻子在开发区上班,更来不及去位于市中心的早教中心接孩子。此外,幼小的孩子在早教中心独自一人面对周遭世界,还是让父母非常不放心的。陈先生就不时地发现宝宝身上会有些伤痕,“其实,这些伤痕的原因我们也了解,孩子走路还不稳,跌跌撞撞在所难免,还有和小朋友玩耍都会造成这些小伤害,虽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做家长的还是很介意的,早教中心也是有老师的,为什么不能看好宝宝?”
家住西大街的杨女士和陈先生有着相同的遭遇,为了女儿身上出现的不明伤痕,她甚至和女儿所在的早教中心负责人争吵起来,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原本对早教中心推崇备至的她对其产生种种质疑:“早教中心的老师都是什么学历?他们有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在淮安的这些早教中心都是有资质、获得国家许可的吗?”除了陈先生和杨女士的这些质疑声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很多早教“学童”家长,对早教中心的收费标准也提出了质疑,“淮安的早教课程,一节收费50元或者更低,或者100多元的都有,到底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收费的?” 晚报记者 潘晓晔 马超 实习生 安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