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网络诈骗方式、手段不断翻新,我市网民被骗案件逐渐增多。今年1-6月份,我市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奔赴广东、河南、江西、重庆、福建、广东、山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相继破获网络诈骗案件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梳理归纳这些案件,可以发现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段,提醒网民识别与防范。
■记者 杨丹丹
通讯员 苏士金 雷遥遥
手段一 盗用QQ冒充好友诈骗
【案例】2013年3月17日9时15分左右,市民严某在家中与冒充其儿子的犯罪分子QQ聊天。嫌疑人称,有一名江姓教授有一万澳元由他保管,但是自己两部手机洗衣服时进水损坏,请严某与江某联系。严某信以为真,电话与江某联系,对方称其父亲开刀住院急需用钱,让严某将65000元汇到其指定的账户。严某到清浦区一银行通过柜台汇现金人民币65000元到对方的账户上,事后跟儿子电话联系时发现被骗。
【解析】不法分子通过发送隐藏“木马”的文件,录制视频、盗取目标QQ号码,继而使用被盗QQ,以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与QQ好友视频聊天,以各种借口向被盗QQ的好友借款。如好友要电话确认时,不法分子则会谎称手机损坏无法联系等,从而达到诈骗目的。此类诈骗对于子女在外地上学或在国外留学的家庭成功率较高。
【提醒】在日常生活中,网民如遇到通过QQ进行借款的,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与其本人联系,确认后再汇款,不要轻易相信虚拟的文字及视频。
手段二 发布虚假信息诈骗
【案例】2013年4月1日17时许,李某收到自称《我是歌手》栏目组发送的中奖信息,称其中了二等奖,奖品为98000元现金及苹果牌笔记本电脑一部。李某按照短信提示登录领奖网站后办理领奖手续,后对方以领奖需交纳保证金为由骗取李某3900元。
【解析】不法分子通过短信、邮件、网络发帖、网站弹窗等方式,发布虚假中奖信息,求职、借贷信息,购物信息,代工、刷信誉信息等虚假信息,要求受害人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税费,缴纳保证金,或以提前收取货款不发货、不返还相应货款等方式进行诈骗。
【提醒】这类诈骗多是利用个别网民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只要网民在网上浏览信息时,能够理智一点,不被利益冲昏头脑,犯罪分子就不可能得逞。
手段三 建立虚假网站诈骗
【案例】2013年3月21日中午,雷某想在网上购买两张从南京到昆明飞机票,在百度搜索到一家购票网站后,雷某填写身份信息,将两张飞机票拍下。一个男子以客服的名义要求其向指定账户分两次汇款1270元、7777元,雷某汇款后发现被骗。
【解析】“很多不法分子建立起网址和网页内容都与正规网页极为相似的网站,引诱受骗者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窃取用户资金。”警方介绍,此类诈骗多发生于网民在购买机票或寻找其他内容时,通过百度搜索,未经过仔细甄别,选中犯罪分子建立的虚假网站。因网站的网址和页面内容与正规网站几乎完全相同,网民便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与客服联系,从而被骗。
【提醒】网民上网搜索相关网站时,要注意对网站网址进行甄别,最好选择官网进行相应操作。如果有客服进行电话联系,注意对账号及密码保密,如有疑问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进行再次确认。
手段四 利用“木马”、“黑客”窃取用户信息
【案例】2013年1月17日10时至2013年2月23日零时,朱某在淘宝网“没事赚赚钱”店铺内先后购买了价值48元和1298元的彩票预测软件,后按照卖家提示,在网址为www.taobaocz.net:8000的钓鱼网站内,通过腾讯财付通转账方式,购买了共计价值5300元的“重庆时时彩”彩票。网站提示朱某中了3500元奖金,朱某在23日早晨准备提款时发现被骗。
【解析】不法分子在发送的电子邮件中或在网站中隐藏“木马”程序,使接收者的计算机感染“木马”。网民在感染“木马”的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时,“木马”程序即以键盘记录方式获取用户账号和密码。
【提醒】预防此类诈骗,网民在使用电脑及上网时需要注意,对于陌生人发送的邮件或通过QQ等通讯软件发送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或打开,“木马”程序多需要点击后才会自动运行。浏览网站时注意,不要浏览非正规网站,平常多使用杀毒软件对系统进行检查,保证电脑安全,避免被“木马”、“黑客”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