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火热的七月中,淮安又迎来了一批“金榜题名”的孩子们,在他们中间,有那样一群“寒门学子”却格外牵引着我们的目光。他们经历着一般人的“十年寒窗苦”,也承受着同龄人没有承受过的生活的重压——苦难的家庭、贫困的生活、甚至残缺的身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些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托起了自己的未来,也向众人展现了奋斗和坚强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欣赏“寒门贵子”的奋斗模式,因为它展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自我的不败精神,不仅可以打败眼下的困穷,甚至可以铺设出锦绣的未来,它永远在呼唤和提醒着困境中的人们,只有不放弃才能看见最终的曙光。本报的“爱心行动大学圆梦”已经持续了数年,通过这个平台,众多的贫困学子在普通市民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受助者和助人者谁“获益”更大,因为点燃他们的,是那股不败的力量——爱、给予、奋斗和向上、再向上。
今年,淮海晚报联合团市委、市青基会,将“圆梦行动”希望工程主题定为“微爱传递-助TA圆梦”,继续延续以往的“圆梦”品牌。“微爱”指的是你我一份小小的爱心,但这种“微爱”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就在此刻,就在这个夏天,或许你的一个小小善举,就能成就另一个闪亮的世界。 晚报记者 潘晓晔
像所有艰苦奋斗终得“正果”的故事一样,庄梅玉,这个听障女孩身上背负了太多前行的阻力——18年的无声世界、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靠卖菜抚养兄妹两人。今天,懂事的庄梅玉就要去南京和母亲团聚了,只是这个团聚并不是玩耍和放松,“我要去南京帮妈妈卖菜”,庄梅玉在纸上写着。她明白,考上大学并不是终结,对于她而言,这也许是一个更艰难的开始——一年7000多元的学费,仅仅凭着母亲一个月不到2000元的卖菜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她要和妈妈一起分担这份生活的不易。
感恩是她最鲜活的记忆
去年“六一”节前,记者曾经到淮安特校采访过庄梅玉,这个十七岁的女孩写下了这样动人的话语:“快乐的我们,可以让大人幸福”。生活中,庄梅玉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孩,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在南京卖菜,庄梅玉的日常生活由住在淮阴区凌桥乡的二姨一家照顾。每到周五,二姨就会将孩子带回家过周末,“孩子回来后什么都抢着做,看到我下班回家累了,还帮我捶捶胳膊,说老实话,连我自己的闺女都没这么做。”庄梅玉的二姨夫刘明多说。
“我转到淮安特校上四年级的时候,妈妈让二姨他们照顾我,他们对我非常好,没有他们,我也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庄梅玉写在纸上的话语朴素而充满感激。在她十八年的记忆中,感恩一直是她最鲜活的记忆。她还记得自己上初三的时候,数学成绩老是不理想,“简单的一道题,可我就是不会做,心里很丧气”。一直关心庄梅玉的周英成老师发现了她的心思,“她晚上下班不回家,把我喊到办公室,教我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学会为止。我真的感谢她,是她的付出才让我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大家的爱是她最丰富的养分
二姨夫刘明多,忘不了梅玉的父亲在临终前把孩子托付给他的情景,“你就当多了一个女儿吧”。这么多年来,刘明多和妻子王金华也是这样对待庄梅玉的,孩子从四年级的时候转入淮安特校学习,每周五的下午和每周日,他俩总要抽出一个人来接梅玉回家,因为那是他们牵肠挂肚的“女儿”。“孩子以前上的特校没有高中部,为了让她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我一个人到市区的特校联系她的入学事宜,最终把她转了进来。”刘明多回忆,梅玉上初一的时候,年幼的她曾经被一伙聋哑“朋友”骗至外地,最终还是二姨一家以及梅玉的母亲王业花,费尽周折才将她找回来。
庄梅玉的母亲王业花,在丈夫病逝后,曾经一度想到自杀,但最终为了儿女,这个坚强的母亲挺了过来,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去卖菜,只为了能为儿女的学费多存一点点钱。在庄梅玉的手机上,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短信:“梅玉,你要早睡早起,这样对身体好。要记得见到老师就问好,学习上遇到不懂的要赶紧向老师请教。”这是一个质朴的母亲,对不在身边的女儿所能付出的最温暖的慈母之爱了。
健康的心态是她最美的品质
庄梅玉说,自己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考虑,选择金陵科技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是因为这是属于“一类本科”的。虽然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但是庄梅玉的内心却有着自己的目标和主见,“我只想在大学里学到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才是我的目标。”不仅如此,这个18岁的姑娘还有着异于常人的良好心态,“曾经我也是一遇到烦恼,内心就很烦躁,但后来我明白,烦躁是不行的,要冷静地思考该怎么办,看看是否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要学会改善自我。”
来自南京金陵科技学院的一本录取通知书,被庄梅玉细心收藏着,因为这是她的光荣与梦想。“上大学,上一类本科的大学”一直是庄梅玉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这个暑假,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这愿望的另一半,需要大家的帮助。如果你想帮助庄梅玉同学,请拨打记者电话13705238006和我们联系。
晚报记者 潘晓晔 王舒 通讯员 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