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同事聚餐,亲朋好友团圆,饭桌上总免不了一番觥筹交错、举杯痛饮。此时此刻,解酒药就成了不少市民的必备之物。记者走访淮安市区各大药店发现,货架上不乏打着“防醉”、“解酒”、“护肝”名头的解酒药,价格有贵有贱。对于喝酒的人来说,吃解酒药是否真能解酒?吃了解酒药就真能“千杯不倒”吗?
■记者 金友壮
吃了解酒药 喝酒仍会醉
名为解酒“药” 实为保健品
市民张启华在淮安一家房产销售公司上班,陪客户喝酒是“家常便饭”的事。近日,公司宴请客户,张启华想在领导和客户面前大显身手,于是喝酒前偷偷吃了几颗解酒药。酒桌上,张启华喝酒比平时“猛”了许多,一杯接一杯地敬客户酒。喝了不到半小时,张启华就受不了了,跑到厕所吐了起来,回来便瘫倒在了酒桌上。
记者了解到,张启华所吃的解酒药是一款护肝解酒胶囊,外包装上明显标示该产品有解酒功能。“包装盒上明明写着解酒两个字,为何吃了药之后喝酒还是喝醉?”张启华质疑道。
家住淮阴区爱琴海的金先生也遇到同样问题。一次,他跟朋友去喝酒,事前喝了两支解酒灵口服液。因为吞下了“定心丸”,他多喝了两杯,最后被朋友抬回了家。为什么吃了解酒药跟没吃一样,该产品究竟有没有解酒功效?金先生一头雾水。
在药店销售员介绍过程中,记者拿起一盒店员极力推荐的“海王金樽”,配料表上有这样一句话:本品是以牡蛎精粉、维生素C、L-半胱氨酸、牛磺酸、泛酸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功能试验证明,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功能;而注意事项一栏标注: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在一款护肝胶囊外包装盒上,记者也发现了一个蓝色的小标记,上面写着“保健食品”四个字。
解酒药是否属于药品?记者咨询了广济药店的执业药师。他告诉记者:“解酒药”只是大家对这类产品的泛称,它并不是一种药。目前在淮安药店销售的“解酒药”,一般都只有“卫食证字”、“卫食准字”的批号,基本上没有“国药准字”的批号。也就是说,市场上出售的“解酒药”几乎都是保健食品,而不是药品。食品和药品在功效上有很大区别,保健食品虽对身体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但并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酒前“定心丸” 销量相当火
解酒不靠谱 少喝是关键
记者在清浦区延安西路的一家药店内发现,货架上的解酒药种类多样,主要包括药丸、咀嚼片、胶囊、口服液和含片这几种,品牌和售价也不尽相同。其中最贵的是“海王牌金樽片”,价格为49.5元/盒;最便宜的“解酒灵”口服液,一盒只要5块钱;还有一些名为“干杯伴侣”、“醒酒护肝胶囊”的解酒药品,价格在10元到40元不等。
对于解酒药的功效,记者采访了几位有吃解酒药经历的市民。受访者大都表示,吃解酒药后几乎感觉不到有什么效果,更多只是心理上的安慰。很多市民喝酒前习惯来两颗解酒药当做“定心丸”,造成解酒药的热销。
记者走访了淮安市几家规模较大的药店发现,摆放在货架上不显眼位置的解酒药非常走俏。多家药店的销售员表示,解酒药销售一直很好,很多顾客,以男性居多,会在喝酒前先到附近的药店买上一些。“解酒护肝类的药品买的人挺多的,尤其到了晚上六七点,会来很多买解酒药的顾客。”广济药房的销售员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了多家药店后发现,各药店店员宣传的解酒药功效主要分为两点,一是解酒药可以增大酒量,让人喝酒后不会感觉头晕;二是解酒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的刘成全表示,目前还没有一种解酒产品在服用后能够立即防御或阻断酒精产生的副作用。“人体解酒主要靠解酒酶来完成,而科学家至今还没有研制出解酒酶。市面上的解酒药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解酒,它们多是辅助保护肝脏功能的产品,也有一部分产品能让人产生清醒或者镇定的感觉,但是并不能起到解酒作用。”刘成全说。
因此,靠解酒药开怀畅饮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些因工作应酬等不得不喝酒的人来说,刘成全给出建议:喝酒不能太猛太快,不能以喝醉为度,否则会增加肝脏负担;酒后应该多喝水,可以吃些具有利尿效果的水果;要节制饮酒,把握好喝酒的度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