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矿
目前已经在全国一大半省市都被炒得很红火的扑克牌娱乐项目“掼蛋”,它的故乡在哪里?尽管有人说在上海,有人说在安徽,这些未免都不太准确。而江苏人都知道它的故乡在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
南闸镇是淮安与扬州两个大市的交界处,又是运河文化和湖泽文化的交汇点,更是祖国南北大文化的交融地。这里民间传统文化积淀异常丰厚,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闸民歌,这种民歌已经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地域民歌歌种影响全国,当然掼蛋文化也应该是与南闸民歌相对应的一种传统文化遗存,很受一些著名民俗专家们关注。
“掼蛋”这个游戏名称未免显得极其乡土,这个名称应该出于乡土农民的口语创作。从南闸一些家谱文化的残章断篇中我们有所了解,104岁去世的南闸知名塾师赵长久老人也有口述。南闸新河头到黄浦滩一带,在晚清民初就有小鬼牌个体作坊近百家。小鬼牌是以八十四张牌为数的条型小纸牌,又称“八十四”,制作工序简单,上面牌点多是鹅毛管点成,花式也只是现成的图章,不需要水印,纯靠手工。会制作小鬼牌当然也就会发明和推广打法及游戏规则。
传说当时南闸境内全年要生产上万副小鬼牌销往各地。鉴于八十四在五十四张和一百零八张中间,这应该是由一副扑克到两副扑克游戏的过渡,掼蛋游戏里还有好多花式都留存于小鬼牌的游戏规则中。
至于掼蛋形成,先应是一种升级式的游戏,当时大集体时期,从“文革”前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南闸就有几种双副牌游戏打法,主要以对门配合(起源于五百分),炸弹(起源于大夯即暗出牌比胜,有四张带一对为赢牌最多),五张牌杂耍同花(起源于鬼牌里五花飘),逢牌配(源于鬼牌)。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这种升级打法不断完善。有的花式技巧也有来自外地引进。到七十年代中期,当时公社干部、机关干部职工及教师基本都学会这种游戏,那时还没有电视,业余时间主要就是打牌,有些乡土文人及乡野知名人士就开始对这种游戏进行总结推广,并予以堂而皇之地冠名。同时出几张牌,兴奋时多表现有掼甩现象,很像农活当中的掼麦把,这就是掼的来源,而蛋先是比喻火力猛的炸弹,后延用鸡蛋的“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比赛格局,只是一种娱乐。下面村庄的青壮年以及当时基层干部多是打吃喝。这里四人打牌,那里两人缠鹅毛、买酒做饭,输者惠东。到1985年,公社党委书记特别重视文化娱乐,这一年公社举行的是第二届南闸民歌演唱比赛,书记指令,单民歌赛一项不过瘾,可以举行一个全公社很特殊的扑克牌掼蛋比赛。当时比赛地点放在中学,正好中学校长是老教练员出身,体育教师也是全县有名的老体育,他们根据平时打牌的过程制定出竞赛规则,参与单位有文化站、团委、妇联等,当时为每个大队一个参赛队,加上机关社直单位共有三十二个代表队,第一轮评委是中学教师全出动,两轮淘汰后(32-16-8)胜出进入半决赛、决赛。奖品很是简单,一等奖发被单,两等奖发枕巾,三等奖发毛巾。场面气氛热烈,公社书记亲自发奖总结。后来在八十分很流行时,南闸掼蛋风仍然很是强盛,一直有一种南闸人自己独有的娱乐快乐。
近几年,掼蛋娱乐覆盖面越来越广阔,对在南闸兴起的掼蛋现象也倍受众多媒体的关注。有文化部非遗司领导建议南闸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文化厅、淮安市文化局领导也认为可以积极争取。新一届南闸党委政府也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决定在近年内认真打造掼蛋娱乐文化,为建设江苏省生态文化示范乡镇展示亮点、形成品牌、创造特色、提高品位,为周恩来故乡的娱乐文化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