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头痛脑热,总喜欢往大医院跑。如今,和外国人一样,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住淮阴区营东小区的王培英谈起一年前开始实行的家庭医生制度,总有说不完的话。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一项转变,2012年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家庭医生试点,一年多来,众多家庭医生走出诊室,走进居民家中,成了广大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记者 杨丹丹/文 谭鑫 杨超/图
“我们是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来了”
与社区居民的距离。时间一长,居民的态度变了,越来越乐意接受家庭医生了。
“我又收到家庭医生发送的高血压保健信息了。”家住淮阴区王营镇阳光小区的王大爷戴上老花眼镜看了起来。王大爷说,他是在小区的一次健康咨询活动上认识自己的家庭医生——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医生的。“之前还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就是那次免费检查才知道的。”王大爷说,罗医生经常会通过短信、QQ给他发送一些有关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知识以及日常注意事项。同时还鼓励他参加了“高血压患者之家”。“我们定期开展活动,通过与病友、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掌握了很多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方法。”王大爷说,他现在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与罗医生的帮助是离不开的。
除此以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如淮阴区,在淮阴区最大的市民广场——黄河花园广场,设立健康主题广场;在淮阴区最大的小区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小区,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坐堂行医”,一直是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认识。但如今,家庭医生制度彻底颠覆了这种观念,它带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上门服务。
其实,早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之初,我市就实施了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上门服务等服务模式改革。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这种能够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家庭医生制度应运而生。
如今,在淮安许多社区经常可以看到身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统一的工作证和胸牌、驾着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车、配备着统一的诊疗装备的家庭医生,他们在社区间穿行,俨然“健康战线上的轻骑兵”。
“全市实施家庭医生制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大厅和所服务的各小区社区卫生工作室,都显著标示了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居民可以24小时与之联系服务。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向签约家庭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确保签约辖区居民可以随时联系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市卫生局社妇处负责人说。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其中25个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266名,全科189名,共为40872户、160893人提供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3.97%。
“您需求的,就是我们服务的”
家住淮阴区的张阿姨,丈夫几年前脑梗塞成了植物人,需要定期更换胃管和尿管。以前都是全家出动,几个人抬着上医院。长期下来,一家人搞得筋疲力尽。听说家庭医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印在钥匙扣上的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当看到章医生一行三人,满头大汗地上门为她丈夫更换了胃管和尿管,还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并讲解平时的护理知识时,她感动不已:“章医生,可亏了你们,我们家一直以来的大难题总算解决了。”
家住武墩的杨奶奶提起家庭医生直树手指:“家庭医生开的药,都是物美价廉的基本药物,比大医院便宜很多,对于我们这些只拿退休工资的老人来说,能省不少钱呢!”杨奶奶说,之前她都不敢去医院看病,生怕开个药就把自己医保里的钱花完了,自从有了家庭医生,她总算可以放宽心看病了。
此外,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还有利于双向转诊工作的落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都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真正实现了“小病留在社区,疑难杂症转到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都提供”
市卫生局社妇处负责人介绍,家庭医生制度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
现阶段我市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主要分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大类。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为所有人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为0-6岁儿童、孕产妇、育龄妇女、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居家医学观察的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则主要围绕部分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医疗需求,提供医学指导、转诊建议、优先转诊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确有需要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服务。
在我市,家庭医生团队通常由全科医生、妇幼保健、中医保健、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医疗人员组成,满足居民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为了解决家庭医生与服务家庭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新型的随访机制,即社区预约集中随访、重点人群入户随访、一般人群电话随访、门诊病人适时随访,这样一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市卫生局社妇处负责人说。
“奖惩与激励,促使我们做得更好”
好的制度建立后,如何完善管理长效机制,成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制定了社区家庭责任医生考核奖惩措施,按照签约数量、重点人群签约比例、服务效能及居民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各区卫生局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优和经费补助的参考。
“为充分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淮阴区政府还创新补偿模式,在全省率先对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增设了人均300元的特殊岗位补助,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发放。”市卫生局社妇处负责人说。
“虽然钱不算什么,但是这代表政府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大家工作起来更带劲儿了。”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谈海杰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积极为家庭医生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在入党、评优评先等方面更是优先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激励了家庭医生更好地开展工作。
“目前,我市所有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推行这个制度,只是进度有快有慢。”市卫生局社妇处负责人表示,我市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户户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
“创新服务形式,我们一直在努力”
虽说家庭医生向群众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起初上门宣传时,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清河区长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谢安华深有感触地说,开展家庭医生试点之初,居民都认为他们是骗子,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有抵触情绪,碰到这种情况,他们往往解释半天。
虽然社区干部也帮助积极协调,但毕竟人数有限,“何不发动热心群众帮助宣传?”一位社区卫生工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招募了大批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架起了服务团队和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家庭医生
链接>>
何谓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指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家庭医生也叫全科大夫,其以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为主要任务,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护理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