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增明
近几年来,淮安中院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法院的各项司法活动置于阳光之下,不仅让当事人从公开中感受司法公正,而且畅通了社会大众了解法院的渠道,法院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近几年江苏省“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淮安法院满意率逐年上升,且保持在99%以上,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称号。
法院开放日——
万名群众与法院“零距离”
2009年6月,淮安市中级法院从原来的闹市区健康东路搬迁至现在所在的翔宇大道旁。院内绿树成荫,花木四季飘香;审判大楼,建筑造型透着稳重大气,大型浮雕彰显法律神圣;步入楼内,审判办公场所宽敞明亮,为当事人提供服务的各项设施细致而周全。
搬迁新址,既没有邀请上级领导搞庆典活动,也没有借机向任何单位发帖拉一分钱赞助,院党组想到的第一件事却是对社会大众发出了邀请:从7月10日起,将每月的10日定为“法院开放日”,欢迎社会各界及群众来院参观。
活动公告经报纸、网络向社会公布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7月10日,立案大厅的大门刚一打开,就涌进了一大批申请参观的群众,其中既有一个人来的,也有夫妻带着孩子来的。法院的青年志愿者,热情地为他们办理登记、取证手续后,按15人一组,领着他们边参观边讲解。参观中,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打官司的程序,还在法庭里亲身感受一下当法官的滋味;不仅了解了淮安法院的过去与今天,而且学习掌握了中西方法文化知识;不仅旁听了案件庭审,还在庭后与法官开展面对面对话……
当天,参加法院开放日的群众共计207人,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也坚定了把“法院开放日”搞下去的信心。院党组研究决定,从9月份起,在全市法院联动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
三年时间,“法院开放日”不仅雷打不动,而且形式和内容不断改进。截止2012年9月10日,全市法院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1000人次。期间还开展了“媒体记者进法院”、“网友看法院”等多项专题活动。
网络“织围脖”——
引来百万粉丝驻足围观
工作在广东的淮安籍陈先生,与淮安张某某发生经济纠纷,想通过法院打官司维护自己权益,但担心往返不仅花时间,而且经济负担重。“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让陈先生彻底打消了这一顾虑。打开这个网站,陈先生发现“网上法院”有个“网上立案”功能,他按照步骤进行一番操作后,顺利地办理了立案手续。不久,淮安中院又通过“网上调解”窗口,为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从立案到结案,前后不到半个月时间,所有程序全都在网上完成,这让陈先生欣喜不已,专门给淮安中院写来感谢信,感谢淮安“网上法院”帮他解决了一桩心病!
早在2005年,淮安中院就在全省法院率先建立了互联网站。几年下来,“淮安中院网”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网民们通过搜索“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网,不仅可以了解淮安法院的最新动态,而且可以收看网上庭审直播;不仅可以进行网上信访投诉,而且可以网上立案、网上调解和案件查询,点击人次突破了70万人次。
2011年初, 中院党组又给宣传处提出新要求:要善于利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公开法院工作,要让更多的群众感觉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
去年3月8日,“淮安法院”微博在新浪网注册成功,随即发布“淮安中院立案庭女法官法制宣传喜迎三八节”的首条微博信息,很快被网友转发。
法院开微博,当时在全省还是件“新鲜事”,淮安中院就是要做这“吃螃蟹的第一人”。
通过“淮安法院”微博,法院随时发布工作信息、重要活动、诉讼指南、直播预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适时公布一些典型案件的案情和审理结果,为广大网友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借鉴和警示。开通半年不到,就拥有粉丝30多万,在全省法院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