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脚手架下的“理发室”说到底还是有点不安全,之所以有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理发,可能还是价格比较便宜。金海洋 摄
在北京北路清河区政府的北墙边,一排近300米长、10几米高的脚手架下面,冷风嗖嗖地穿过,经过的路人大多是疾驰而去。而老贾却正在脚手架下面忙活着给顾客理发,头顶上、身子边是两个巨大的变压器和无数的竹竿。
老贾名叫贾仁和,今年64岁,干理发这一行已经有40多年了。在这40多年里,老贾从来都没想过要开个固定的理发店,在他看来,店一固定了,就有束缚了,还不如“打游击”。他曾经换过很多地方,他的原则是哪儿人多,就往哪儿跑,城管不让摆的地方他不摆,也似乎总能找到地方开张营业。
提起自己这个“理发室”,老贾笑着说,这间由脚手架组成的理发室就是他现在的“根据地”,已经在此两年多了。夏天还不错,凉快,冬天会有些冷,不过他已经都习惯了。“夕阳红广场不让摆摊,要是挖耳朵什么的,可以摆,但是理发这活可能有些脏,城管不让摆,所以我就选这个脚手架作为我的理发室了。”老贾骑在三轮车上,眼睛瞅着路过的人,不时地打着招呼,看有没有客人。“我每月退休工资有1200元,但基本上都不用,现在理一个发收4块钱,一天能挣三五十块钱。”老贾对现在这种状态似乎很满意。
每天下午,他就从位于丹桂苑小区的家中,骑着三轮车,带上两把椅子、四个热水瓶、两塑料桶清水,来到夕阳红广场,在清河区政府旁边的路口等候顾客,一般都是熟客找他剪发,只要一个招呼,他就会把客人带到这个“理发室”理发。有些顾客会在剪发的间隙戏称他为“理发游击队”,随着很多顾客知道了这个“脚手架理发室”,都主动往这儿来以后,老贾就觉得自己像个“正规军”了。
说话间,又有一对夫妇来找老贾理发,顾不上和刚理完发的顾客说再见,老贾又领着这对夫妇来到脚手架下面开始理发了。
社区记者 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