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里运河上时,淮安这座城市便灵动了起来。坐在正在行驶的1路公交车上,如同坐上一艘航船。阳光柔柔地洒在座椅上,带来些许冬日的暖意。窗外,城市正如波涛般徐徐打开。这条“船”的舵手叫尹凤安。今年43岁的尹凤安,是淮安公交一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也是淮安城市交通跨越式大发展的见证者之一。当与记者聊起淮安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尹师傅感慨万千……
车辆在嬗变
从1999年进入公交公司算起,尹师傅开公交车已超过13年,是公司驾驶员里为数不多的老人员。尹师傅是2004年开始开1路车的,这一开就是8年。从顶着星光起床,到踏着暮色回家,这条线路,尹师傅一天要跑上六个来回。在此之前,他曾先后开过15路、28路、30路和26路。要说这些年城市公共交通的变化,尹师傅最有发言权。
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到公司时车况普遍不是太好,车型老不说,外观也不好看。近些年,伴随着公交新车大批量地上路,过去的老旧车辆也逐渐淘汰,昔日破旧的公交车,如今摇身变为一辆辆舒适豪华的宽敞巴士,让淮安市民的乘车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改善。
“新车开起来就是舒坦。以前车子荷载60人,现在的长车荷载80人,配备了更多的拉手,人再多也能找到抓握点;以前报站器是人工按键,现在是GPS自动报站,乘客再也不用担心错过站;以前都是柴油车,起步时油门一踩,屁股一准冒黑烟,熏得路都看不清了,现在车子都烧气了,更节能也更环保,你想让它冒烟也冒不出来了;以前路况不好的时候,车子一颠一颠的,老年人很容易摔倒,现在新车子装了缓速器,在安全度、舒适度方面强多了……”
尹师傅说,这些年他在公司,算是什么样的车子都开过了,车型越开越新,车况也是越来越好。
据了解,从2008年至2010年,市公交公司共购进414台新车,所有车辆均为国内一线品牌,并为所有新车选购了高端配置。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省、市绿色交通的号召,2011年至2012年,公司又购进了170台高配的CNG压缩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汽车。CNG型车能有效减少能耗和尾气排放,低污染,舒适性强。相比CNG型车,LNG车的尾气排放更少,只排放水和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同时又比CNG车更加经济和安全。
如今,伴着城市的发展,市公交公司已从最初的数条线路十几台车,发展到拥有员工近2000人,公交车900多标台,运营线路60多条,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道路在延伸
道路建设的加快,拓展了城市空间,增强了城市承载力,提高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
1路车所途径的淮海南路是市区重要的一条南北交通主干道。据尹师傅回忆,刚开始开1路车时,淮海南路运河桥以南的路还很窄,也没有路灯,行人和车辆都在一条路上混行,十分不便。“发车时公司领导都会再三叮嘱,‘还没有路灯,开慢一点,开慢一点’。”
淮海南路改造完成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视野开阔,道路平坦,让人真正觉得开车也是一种享受。”尹师傅说。
据了解,10年来,我市新建改建淮海东路、解放路、北京南北路、枚乘路、水渡大道、延安路、大同路、开元路、越河路、枚皋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00余条。新增道路面积10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从2002年的5.49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底的18.51平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圈二环三连”道路体系,在主城区形成了“七纵八横”、老城区形成“四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市区形成了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格局。
随着城市道路的延伸,公交的行驶线路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路修到哪儿,公交就开到哪儿。
尹师傅说,以前1路车是从楚秀园到小营广场的,后来变成从城南到小营再到淮师,新南站和客运北站先后投入使用后,1路车的线路进一步延伸。此时,1路车已从原先的十几个站,扩展到现在28个站,时间从早上5:30延伸至晚上9:30,一天有500多个车次,平均每隔3-5分钟就有一班。
城市在生长
城市的发展,注定和交通相连。外成环、内成网、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为淮安中心城市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一条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将淮安人的现实和梦想相连。
“我刚开1路车的时候,小营往北、运河桥往南,这都还是农村啊,和城里完全不能比。这些年,路越修越宽,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快。如今,这一路在车上,看哪里都和城里一样繁华。”
尹师傅告诉记者,1路线是从公交公司一成立就有的老线路,是淮安公交的门面。这条贯穿城市南北主轴的线路,拉近了城南与城北的距离,也盘活了沿路的发展、弥合了城乡间的差距。这些年,透过车窗,就能感受到城市在一点点向外伸展,沿途的风景在悄然改变: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商家林立、百业茂盛的淮海南北路行人如织、繁华无限。
据市住建部门介绍,10年来,淮安中心城市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指导思想,围绕打造商业商务区、工业新区、生态新城区,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拉开了“一个高速圈、两个组团、三条主线、四水穿城”的淮安城市特色和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了五区之间的联系与融合。10年来,中心城市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实施了近3000个城建重点项目,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达180平方公里,增强了各功能分区的承载力和辐射力。中心城市规模达150平方公里,人口达130万,城市化水平达52%。
未来有期待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淮安马上就要建设BRT了。那种车可快了,不晓得到时候新车是啥样,我们这样的公交车驾驶员还有没有机会开。”提起即将来到淮安的BRT,喜欢研究新车的尹凤安,眼中满是期待。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采用先进的公共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通常被称作为“地面上的地铁”。
根据规划,淮安将率先启动连接生态新城和新动物园的B2线建设,并同步启动贯穿淮海南北路的B1线的规划设计工作。到2030年,全市包括淮阴区、清河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区在内的中心城区,将全面建成大容量快速公交(BRT),届时淮安城市交通结构将得到全面提升,百姓出行更加快捷和方便。
晚报记者 陈金鑫
通讯员 蒋凯 朱留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