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何弦 樊兴博 彭智
夏至过后,淮安的天气越发炎热。骄阳似火下,骑着电动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成了很多人难以承受之“热”、“晒”、“烤”。虽然眼下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但眼看酷热的七月将至,这不禁让人想起曾经在淮阴区“昙花一现”的非机动车道遮阳棚来。
【网友怀念】
路口的遮阳棚不见了
“要是在每个路口都能搭上这么一个遮阳棚就好了。”6月20日,一位淮安网友突然忆起曾经在淮阴区“昙花一现”的非机动车道遮阳棚来。帖子中称,“路口红灯都那么久,太阳底下暴晒难受啊。上顶的是大太阳,地上还不停地往身上供暖。最多也就能坚持分把钟,心情就烦躁了。”该网友还特意提到,“去年淮安市淮海北路与黄河路口曾安装此遮阳棚,不知为何第二天就被拆了?”
该帖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政府应该考虑。”网友“紫月清风”说。
“她在丛中笑2912”也抱怨,“下午在水门桥那等灯,那火辣辣的太阳晒的我,唉,不说了。”
记者查看该网站往年的一些网帖发现,原来从前年开始,这个话题就被很多网友热议。
2011年11月2日,网友“电影小蜜”发帖称,“淮阴区惠民工程非机动车道惊现遮阳棚你留意过了吗?”“电影小蜜”在帖中说,“早就听过在大城市路口等红灯时都有遮阳棚,昨天晚上在淮阴区黄河桥下四岔路口看到了这样的遮阳棚!”当即有网友跟帖,“惠民工程不错”,“好事要顶起”。
然而仅仅几日后,2011年11月11日,网友“快乐雨丝”就用多图连发的形式开始“怀念”搭建在淮阴区淮海北路与黄河路口的遮阳棚。帖子将遮阳棚称为“惠民棚”。在其发布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惠民棚”美观大方,棚顶四周贴着特别暖人心的交通警示语,如“红灯短暂、人生漫长”、“超载,用生命换取利润”等。“快乐雨丝”还提到,“等红灯的市民真有点享受,也很有耐心。”不过,让她难过的是,“现在(这里)成了秃桩了。”
这篇帖子吸引了6640次的点击和124条回复。回帖的网友观点各异。有网友称,“还没看到就拆了,失望。”“为什么要把它拆了,我看是很好啊。”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只不过是“面子工程”。
去年5月下旬,又有一位网友“雾海星云”重提“十字路盼遮阳棚”话题。“前些日子回去……惊奇地发现,在泗阳十字街头的每一个路口处,搭有小凉棚。市民在这里遇上红灯等候,免受太阳暴晒之苦,感觉特别新颖。这些都是城管统一做的。我们淮安是不是也能学学人家,为老百姓做件好事?”
【现场调查】
候灯行人纷纷找阴凉
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前搭建遮阳棚究竟是否必要呢?为了了解行人的实际需求,昨日,记者来到市区几个主要交通路口实地探访。
路口一:东西大街与淮海南路交叉路口
昨天上午9时许,气温还不算太高。记者在此路口采访时看到,在非机动车道上,为躲避阳光,不少行人和非机动车在等待红绿灯时选择停靠在淮海南路两边的梧桐树荫下,而东西大街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也尽量选择在斑马线以外三四米,借助树木和东西大街牌坊逃避阳光炙烤。而就在淮海南路与西大街交叉路口的防护栏上,交巡警设置有临时的遮阳伞。据记者了解,这样的遮阳伞一是便于交巡警在高温下指挥交通,二是用于行人等红绿灯时临时遮阳。
路口二:大治路与淮海北路交叉路口
到达此路口时,记者注意到,在由南向北行驶的非机动车道上,有不少市民在等交通信号灯时,会选择停靠在路旁的树荫下临时躲避太阳的直射。而由于大治路与淮海北路的道路衔接处,附近没有高大树木的遮挡,不少人只得无奈地暴露在太阳直射下。
路口三:淮海东路与交通路交叉路口
“幸好这两边有树,太阳热时,感觉防晒还可以。”在淮海东路与交通路交叉路口,一名头戴面纱、在路口树荫下等待交通信号灯的市民告诉记者,淮海路上太阳直射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但自己出门会做好防晒准备,因为“其它路口不一定有遮阳的树木”。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非机动车车主在到达此路口之前,如果遇到红灯,通常会早早地减速,把车停靠在路边的树荫下,而经过该路口的市民在等交通信号灯时,也会选择抢占阴凉处,以避开太阳直射。
路口四:翔宇大道与深圳路交叉路口
“这把遮阳伞是支队为执勤人员设置的,有时天太热,也有市民过来‘蹭凉’。”翔宇大道与深圳路交叉路口西北角,交巡警三大队为执勤人员设置有一个临时的执勤遮阳伞。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称,通常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地面温度较高,此时这把遮阳伞会受到一些市民的“亲睐”。在该路口等车时,一部分人也会主动过来“蹭凉”。
记者了解到,在开发区,像这样专门为执勤人员设置遮阳伞的路口并不多见,而专门在非机动车道搭建遮阳棚的情况更是没有先例。
【取消探因】
花费高且有安全隐患
看来在等候红绿灯时,能有一棚遮阳确实便民,但为何这种“惠民棚”在淮安街头“昙花一现”?淮安市城市管理局宣传处处长徐海兵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民众的质疑和安全因素被他认为是最难越过的障碍。
“这种遮阳雨棚在淮阴区试点时,在民间激起了很大的反对之声。有人认为这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乱花钱。还有人担心行人的安全问题。所以,棚子建起来没几天就拆除了。”徐海兵说。而在他看来,安全问题确实是搭建这种遮阳雨棚的最大顾虑。
“近几年来,国内有少数城市探索了夏天在城市非机动车车道上搭建遮阳雨棚的做法。在淮安,我们也曾做过相关调研。我们认为,其中首要的问题就是雨棚的安全性。这种雨棚一般只能是支架形式,因此不论采用什么结构建设,它都存在一个悬空的安全隐患。另外,雨棚的抗风能力有限,如果遇到疾风骤雨等突发恶劣天气,安全问题就更让人担忧。”
此外,撇开安全性不谈,徐海兵说,遮阳雨棚的造价也不便宜。
“雨棚的大小要根据路口的大小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量。一般来说,单个遮阳雨棚的造价在1.5-2万元左右,其一年的维护费(包括保洁、顶棚易损耗配件维护等)约五六千元。如此算来,若每个路口建4个雨棚,那么每个路口的雨棚总造价在6-8万元,平均每年的维护费约在2-2.4万元。”
遮阳棚本身造价不菲,维护费还必须年年掏,这笔钱的支出引发民间争议也就在情理之中。
徐海兵认为,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各个城市的情况不同,建设遮阳雨棚也该从城市的实际需要出发。“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搭建遮阳雨棚的一般都是些大城市。在这些城市,行人等一个红灯最长可能要几分钟,因此遮阳雨棚的作用性较大。但在淮安,即使是较大的路口,一个红灯也就30秒左右,最长1分多钟。平时市民外出带把遮阳伞或穿个防晒衣也就足够了。因此,在淮安各路口建设遮阳雨棚的实用性仍待将来进一步调研、论证。”
徐海兵说,相关部门也曾考虑过让商家来运营遮阳雨棚,但这么做,容易发生管理混乱的问题。“首先,是雨棚的质量关。其次,雨棚建起来后,上面必定有商家打出的广告。这就又涉及广告会否影响行人、车辆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以及街头广告的管理问题。”
鉴于以上的种种考量,加之民间意见分歧,遮阳雨棚在淮安“落地”之路走得艰难。不过,徐海兵表示,随着城市体量的扩大,像遮阳雨棚这样的惠民工程会得到进一步关注和探索。
【交警观点】
搭建遮阳棚弊大于利
正如徐海兵提到的,安全隐患是遮阳棚难在淮安“落地生根”的原因之一,那么作为道路交通秩序的维护者,在一线执勤的交巡警们又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大治路与淮海北路交叉路口执勤的一名交警认为,在红绿灯路口建遮阳棚利弊都有。他表示,一方面,市民在等红灯时可以躲避夏天太阳直射,起到防晒作用。另外,平时有些市民因担心在等红灯时被太阳晒到,从而为了节省等待时间直接闯红灯。而如果有遮阳棚,或许能有助于消除市民的急躁心理,减少闯红灯现象。
然而在另一方面,搭建遮阳棚却可能给交通“添堵”。“这里平时交通就很繁忙,若设置遮阳棚,交通有可能会更糟糕。”上述交警表示,大面积的遮布会挡住人们视线,后面的人无法看清前面的红绿灯,而机动车道上右转的车辆也很难看到从右边来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晒一下是小事,万一出事故事就大了。”
一位在翔宇大道与深圳路交叉路口执勤的交警也表示,之所以不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遮阳棚,一是出于道路安全考虑,二是遮阳棚的管理、维护等问题也比较棘手。他建议市民在外出时还是要尽量做好自我防晒。
编者语:这个不可以有,至于理由,去年已经说了很多。顺便再问一下那些“等红灯怕晒者”——难道顶多一两分钟的“暴晒”比你们活着都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