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现在很多人喜欢住高层,除了“欲穷千里目”,他们更多是考虑高层距离马路远,住得清净。但有些住高楼的业主反映,住在高层,不仅看得远了,“听”得也远了。也就是说,楼层越高,噪音越大。噪音大小是受距离远近影响还是与楼层高低有关?记者专门做了实验并走访了相关专家。
■实习记者 金友壮/文 记者 王昊/图
高层噪音大 业主很困惑
市民蔡先生和妻子6月份搬进了恒大名都21层的新家,可刚住了一个月,蔡先生就决定搬回之前的住所。“当初买房时觉得住高层挺好的,噪音又小,空气又清新,没事还能趴在窗户口看看美景,但住两三天过后,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蔡先生告诉记者,“高层噪音太大,白天不在家感觉不到,夜里睡觉时真的很吵,跟睡大马路上似的,一有货车按喇叭,好像整个楼层都在震动。”
更让蔡先生困惑的是,有一天去楼下朋友家打牌,明显感觉到朋友家要比自己家安静得多。“朋友家住5楼,太不可思议了。”蔡先生说道。
家住国华御景园小区的吴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买房时就考虑到噪音问题,当时打算要么买离马路远一点的房子,要么买高一点的高层。现在住小高层12楼,发现噪音很大,要比一楼大多了。”吴先生称,“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个情况,按道理说,不应该这样的。”
实验求真相 结果很矛盾
从理论上讲,楼层越高,距离噪音源就越远,噪音自然会越小。但为什么有市民反映住得越高噪声越大呢?记者从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借来分贝仪“一测究竟”。
29日下午3点,记者带着分贝仪来到万达广场高层住宅区。该住宅区位于万达商业广场中心位置,人来人往,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在住宅区一楼,分贝仪显示平均噪音为74.4分贝。记者又来到住宅区4楼,在与一楼同一位置的临街窗口,检测到的数据为69.4分贝。记者每上四个楼层检测一次,得到的数据分别是:8楼67.8分贝,12楼64.5分贝,16楼61.7分贝……顶楼34楼的数据为58.7分贝。
检测得出的结论是:楼层越高,噪音越小。这与之前两位高层住宅业主反映的情况完全相反。
记者随后又来到蔡先生所住的恒大名都小区进行数据检测。在随机抽取的一栋高层住宅中,记者分别选取1楼、3楼、8楼、15楼以及20楼进行测试,得出的数据为一楼53.8分贝,3楼53.5分贝,8楼55.6分贝,15楼61.4分贝,而20楼达到了65.7分贝。检测结果证明蔡先生所言不虚。
不同地点同一实验,为何会得出不同结果?
专家给说法 噪音很调皮
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的高峰老师对两个实验结果作出了解释,“其实声音跟小孩一样比较‘调皮’,它正常是以声波形式向四周发散式传播,在没有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也就越小。但声音在放射性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阻挡,就会变得‘调皮’起来,到处乱窜。”
高峰针对万达住宅小区的噪音传播情况分析道:“万达小区楼层越高,噪音越小,它是属于声音传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噪音源主要集中在小区对面的十字路口,而小区与路口之间没有任何阻挡物,噪音源发出的噪音就会‘乖乖’地作放射状传播,与离噪音源较近的低层相比,距离较远的高层所受噪音影响要小得多。”
对于类似恒大名都的噪音“节节攀高”现象,高峰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声波的路线跟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当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树木或者建筑物阻挡时,会产生折射和反射。恒大名都周围有多层住宅楼,还有一些绿化植物,本应传播到低层的噪音被阻挡,低层会比较安静;而高层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遮挡,完全暴露在声波的立体传播下,所以噪音就大了。”
买房要避噪 选房很重要
要让住所远离噪音污染,买房时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住房呢?从事房产销售多年的肖华给出了自己的“购房宝典”:“要想买到‘安静’的房子,一种方法是选择远离道路交通的小区,但出行不方便;另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楼层居住。选楼层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路边的楼栋,低楼层有绿化植物的话,那么最好不要选中高楼层;如果楼下没有绿化植物,又没有阻挡物,有常态噪音源,建议不要选太低的楼层。”
选择远离噪音的房屋固然重要,但对于那些已经改变不了“事实”的业主们来说,学会房屋内部降噪方法也可以有效“避噪”。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员张洋告诉记者:“窗户采用中空玻璃是一个很有效的降噪办法。因为对于噪音来讲,最吵的往往是它的高音部分,而高音是直线传播的,玻璃可以反射一大部分,没有被反射的噪音可以在玻璃的中空部分消耗殆尽。同时,家具也可以防噪,木质家具防噪效果最好,它有纤维多孔性的特征,能有效地吸收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