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民生

1100余户居民首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我们也像南京一样啦!我天天看南京零距离,知道南京也实行垃圾分类。”昨日,当市城管局环卫管理处和小区物管的工作人员,将免费赠送的垃圾桶、垃圾袋送进家时,清浦区浦东花园的寇大妈忍不住惊呼起来。当日,清河区市委北大院和清浦区浦东花园C区两个小区1100余户居民,在全市首先开始试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浦东花园居民将废旧灯泡扔进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桶内。王玲丽 摄

  垃圾新分类简单便于操作

  “今后下楼扔垃圾,菜皮、剩粥剩菜、鱼鳞鱼肠往小桶里面扔;而卫生间、客厅、卧室里的垃圾扔到大桶里面就可以啦!”昨日在浦东花园南门,挂着“劝导员”工作证的刘风鹤向过往居民讲解着新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为了配合此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市城管局环卫管处在两个试点小区中,前期培训了50余位清洁人员、物管人员作为劝导员。从现在到年底的试点期间,他们将在小区内向广大居民详细宣传、讲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当发现居民分类错误时,帮助居民正确分类。

  此次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是今年我市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此次居民小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主要是将居民生活垃圾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在小区居民楼下,每个楼道口都会安装两个垃圾桶,分别用来回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也就是刘风鹤口中的“大小桶”。此外,在小区的显著位置,市城管局还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亭,里面分别放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垃圾桶。

  据市城管局环卫管理处处长朱树森介绍,厨余垃圾就是居民家中产生的剩菜剩饭、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可回收垃圾,是指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织物;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分为过期药品、废旧电池以及废旧灯管、废弃的消毒液、洗手液、油漆等;其他垃圾,则包括使用过的卫生纸、餐巾纸、尘土、烟蒂、一次性餐具等等。

  “这些分类,其实在居民各自的家中已经分好了。”朱树森说,“厨房里一个垃圾桶,这里就是厨余湿垃圾。过期药品、废旧电池以及废旧灯管,在单个的家庭里面,量相对少,容易让居民区分;一般家庭,厨房外的其他垃圾桶里的就是干垃圾了;而可回收垃圾,现在只要居民扔到垃圾桶里,就会有保洁人员或收废品的把它们回收了。”

  新方法挑战旧习惯,适应还需时间

  为了让试点小区居民更好地了解新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法,市城管局昨日在两个居民小区开展了宣传活动。活动中,小区的居民普遍表示,新的垃圾分类,很简单很容易懂,在操作过程中,也很容易执行。但也有些居民表示,一直以来都没有将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的习惯,一时半会还很难适应。

  “这种垃圾分类好啊。我们在家都是这样分的,厨房一个垃圾桶,卫生间一个,客厅一个。下次下去扔垃圾的时候,一定记着扔到不同的垃圾箱里。”在浦东花园广场上,朱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在昨日的宣传现场,对在浦东花园内来往的居民采访中,接受采访的居民多表示对新垃圾分类方法的认同。天天观看《南京零距离》的寇大妈还告诉记者,因为天天看电视,她对实行垃圾分类一直怀着期待,平时生活中,也自觉地对家里扔出去的垃圾采取分类。“我一般都等着垃圾车来的时候扔。可以回收的,单独拎出来;不能回收的,就跟着垃圾车运走。”寇大妈说,以前只有一个垃圾桶,现在条件具备了,垃圾桶多了,一定会分开扔。“自己想环保就会环保,自己不想就会瞎折。现在条件允许了,谁不想干净啊!”

  但同时也有一些居民认为新的方法让他们有点不习惯。据悉,10月17日,分类垃圾桶已经陆续安装到浦东花园C区楼道口,但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多了一个垃圾桶,很多居民并没有多加留意,不少垃圾桶里面依然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从家里带出来的,是两个垃圾袋。到了下面,看见垃圾桶,就随手扔进去了。习惯了!”很多居民表示,一时半会还很难适应。还有一些居民称,虽然厨房垃圾有单独的垃圾桶,但到了扔垃圾的时候,往往会尽可能地将家里的垃圾全都放进一个垃圾袋里。“能塞进去的,都会塞在一起。这也算节约哦!”

  对此,朱树森表示,随着我市垃圾处理实施的不断完善,很快就会实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开处理。现在垃圾分类收集,将会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垃圾分类将会比尽可能节约一两个垃圾袋,起到更大的节约。市民应该将厨余垃圾袋单独放,其他垃圾可以尽可能地塞进一个垃圾袋。在此次试点中,市城管局为试点家庭免费赠送了一个厨房专用垃圾桶,以及每个家庭每天两个可降解垃圾袋,专门用来收集厨余垃圾。此外,对于主动将废旧电池、充电器、灯泡、药品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将会奖励精美盆栽。 通讯员 王玲丽 晚报记者 何剑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