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靖江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夹港渡口、八圩港渡口、夏仕港节制闸等3个地名入选。
根据《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有关评定标准,市民政局会同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党史方志办公室等部门建立我市地名文化遗产评定专家团队,从时间因素、文化含量、影响程度、传承价值四个方面,遴选地名文化遗产。
此次公布的我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中,包括古渡口类地名文化遗产2个,为夹港渡口、八圩港渡口;闸坝类地名文化遗产1个,为夏仕港节制闸。
2022年、2023年,我市公布第一批和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共有24个地名入选,其中,“靖江”“季市”“生祠”“戏鱼墩”“将军殿埭”“弯腰沟”“范家石桥”“察院弄”“布市里”“迎春桥”“思岳桥”等11个地名入选泰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思岳桥”入选江苏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地名是城市的独特资源,是城市历史的一个注脚,也是人们的乡愁所系。我市正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对列入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地名,我市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加大宣传力度,编制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确保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靖江市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
夹港渡口
得名时间:乾隆四十年(1775年)
夹港,北起润泾港,流经生祠、新桥两镇。夹港渡口,位于现今新桥镇四墩子南四里许长江边,是常州武进与靖江西部地区的主要客、货往来渡口。民国时期有渡轮停靠,大通轮船公司在此建有码头。著名作家陆文夫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后来写有《难忘的靖江夹港》的回忆文章。1947年,著名的夹港口战斗被誉为“创敌后地方武装歼敌正规军之范例”。
八圩港渡口
得名时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八圩港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沙上地区涨出后,为保证北水南泄,而由原澜港向南挖浚的一条河港。同时期开挖的河港有很多,均以数字命名,圩即防水护田的堤岸。
八圩港渡口是清咸丰之后靖江的官渡港口,是江苏中部地区南北交通的捷径与枢纽,见证了无数商贾往来和诸如北伐战争时期的“党军联军之战”、抗日战争初期的“中日海空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等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是研究渡口文化及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窗口。
夏仕港节制闸
得名时间:1958年
夏仕港为靖江明清“五大港”之一,因明人夏仕最先开浚而得名。夏仕港节制闸因位于夏仕港引河上而得名。
夏仕港节制闸是党的八大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阶段,靖江农业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时,由省、地、县投资建设的最大的节制闸。1958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为夏仕港节制闸亲笔题词“跨上时代的骏马,勇往直前,奔向社会主义”。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管文蔚题写了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