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

首页>地方频道>铜陵>要闻

义安区:秸秆综合利用 让“生态包袱”变“金色财富”

  6月7日,在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四台大型秸秆粉碎机格外醒目。在工人们的操作下,刚刚从农户手中回收来的玉米、小麦等秸秆经过粉碎后陆续装填进直径20公分的罐装培养基里。

  “培养基填满后,要经过6个小时120度高温杀菌,才能接种金针菇。”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夏荣琴告诉记者,用农作物秸秆为基料,真正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6月接种,28天的生长周期,再经过采收、包装,预计8月份它们将被送往长三角各大城市的餐桌上。”

  安徽康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栽培、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年产13 万吨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实现了栽培技术自主化、生长控制智能化、操作流程自动化、过程质量标准化、产品产量规模化。该公司年可生产食用菌2万吨左右,年可消耗秸秆3万余吨。这是我区秸秆基料化综合利用的生动实践。

图片1.jpg

  随着人们对秸秆的了解,秸秆的价值越来越凸显。除了作为培养基料,秸秆还能“变成”燃料。

  在安徽皖江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堆放着大量的油菜秸秆。工人操作着一台秸秆装载机夹起油菜秸秆放入粉碎机破碎,再经过高温烘干、挤压造粒等环节后,秸秆就变成了一个个直径约1厘米、长约5到8厘米的短条状褐色生物质燃料。

  “相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环保效益十分明显;而相对于电能、燃气等清洁能源,产生同等热量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价格仅相当于它们的三分之一,价格优势十分突出,因此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公司负责人李祥介绍,公司从5月中旬开始回收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秸秆,每天回收量在100吨左右,目前已回收4800多吨秸秆,产生5000吨生物燃料,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义安区以科技研发创新为抓手,广泛开展秸秆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五化”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生态包袱”变“金色财富”,让小秸秆发挥大作用。

  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义安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为本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使秸秆田间收集处理、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有机衔接,满足秸秆产业化利用的原料需求,进一步提高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利用水平。截至2023年底,义安区共建设8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1个秸秆临时堆放转运点,基本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同时,该区还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落实秸秆还田比例、机械化服务、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方式等,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此外,该区还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生产食用菌基质,完善食用菌生产基地,优化食用菌基质配方,大力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基料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互相促进。

  据统计,2023年,全区农作物秸秆总量20.2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5.0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07%。(通讯员 万伦 房月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