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拱墅区小河街道开展“浙里康养·‘河’你共享”第二十三届重阳宴活动。
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青蜂侠”志愿者为老年人送餐上门。
2024年杭州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
2024年4月10日,杭州慈善文化园开园。
2024年8月5日,淳安县“移动助联体”开展便民服务。
全市2300余家老年食堂星罗棋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西湖景区首条慈善旅游线路、杭州市慈善文化园等迎来不少市民游客,传递慈善文化,延展“善”的触角;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15条措施、杭州市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十个镇街观测点陆续发布,让每一个孩子在“天堂杭州”共享幸福;社会组织活跃在杭城各领域,融入社会治理、深度参与公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些温馨的场景,共同让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中的“民政力量”清晰可见。
今年以来,杭州民政系统认真落实市委“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民政“六大示范领跑”行动,在推进共同富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民生福祉中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多点发力 为老服务提质增效
“每天上午10点半,老年食堂热腾腾的饭菜就准时由外卖员配送过来了,还会帮我拆好餐具,让我吃得可开心呢!”如今,家住西湖区西溪街道求智社区的80岁独居老人李奶奶,再也不愁“吃饭难”。
这是在今年9月全市老年助餐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展示的一个案例。如今,以平台经济打通老年助餐“最后一公里”的“公益+市场”老年助餐模式,已从西湖区走向全市,进一步提升了助餐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推动了“家门口”老年食堂可持续发展。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老年人们吃得开怀、吃得幸福的笑容,已是杭城一道常驻的风景线。今年,杭州两次召开全市老年助餐工作现场推进会,分类推动城市和农村老年助餐工作提质增效——在城市社区,“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移动餐车、机器人炒菜等多元助餐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新颖又便捷的助餐服务;在农村地区,结合地域广、居住散等实际,依托自建食堂、志愿送餐或邻里互助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
此外,杭州创新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建设,按照“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合理布设城市社区食堂和农村老年食堂,提高村社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累计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2300余家。同时,杭州有序推动老年食堂转型为普惠型“社区食堂”,全市城市社区80%以上的老年食堂面向社会开放,接入“全城通”老年食堂(助餐点)1500余家,累计服务超2100万人次,助餐优惠金额超9500万元。
老年助餐服务是杭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幸福养老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构建“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全力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杭州品牌。
今年,杭州深入落实《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要求,组织开展银发经济专题培训3次,主动争取建设省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出台《杭州市养老服务“爱心卡”实施方案》,落地省爱心卡服务体系,配合形成全省统一的居家上门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杭州养老服务商城,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餐等50余项服务,入驻商家达400余家,日均成交逾万单,全市老年人全年在养老服务商城累计消费“重阳分”(养老服务补贴)约2.19亿元;新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202张,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超过19张。
推进慈善促富 “善城杭州”名片持续擦亮
今年,杭州慈善文化园正式开园,成为人人慈善的重要场所;西湖景区启动全国首个慈善景区建设,进一步延展“善”的触角……杭州的慈善文化地标越来越多。
今年,西湖景区发布首条慈善旅游线路,迎来不少打卡游客。这条线路贯穿了西湖东西南北角的典型慈善景点,包含西湖善客驿站、苏东坡纪念馆、春风行动爱心碑、白堤、湖滨圣塘闸白公送别雕塑等,这些沉淀在历史深处、散落在景区周边的人文善事也被重新标注、串联,为全国首个慈善景区创建赋予历史的厚度。
继去年全国首单个人不动产慈善信托落地桐庐后,今年,杭州市首单由法人机构委托设立的不动产慈善信托,也顺利办结了不动产登记。这也是杭州市在慈善信托转型改革中取得的又一突破。据悉,这单慈善信托的委托方是一家法人机构,受托人为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装入”该慈善信托的包含一处面积近500平方米、总价值500万元的商业办公场所。今后,该场地所产生的租金、售卖价款及其他收益,将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善城”杭州的金名片何以越来越闪耀?答案正藏在这些日常随处可见的慈善文化地标、创新开展的慈善增值服务改革之中,它们正传递着杭州“人人参与慈善,处处可见善行”的理念。
据悉,杭州率先在全省开展慈善增值服务改革,创新发布杭州市上市公司ESG战略慈善影响力榜单,推动设立镇街慈善共富基金1.49亿元。目前,我市慈善信托备案规模超16亿元,占全国备案规模的21%,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杭州还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慈善信托高质量发展唯一观察点。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牵头召开的11个国家部委慈善信托工作座谈会上,杭州市慈善信托专项改革先进典型案例获专题汇报。
此外,创新出台《杭州市慈善组织公信度评估实施方案》,新增慈善组织28家,连续5年位列浙江省城市慈善指数第一;杭州市“钱塘善潮”嘉年华活动精彩纷呈,营造了浓厚的崇德向善、依法兴善的“善城杭州”氛围。
加强改革突破 助力社会治理效能发挥
10月底,以“浙里有‘社’ 活力领‘杭’”为主题的2024年浙江省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暨杭州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活动在杭举办。开幕式上,杭州市首批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工作室正式成立,将以“领衔人+团队”的模式,以一个人带动一批人,持续扩大社会组织人才队伍。
首批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工作室的领衔人分别为杭州市公羊会公益基金会何军、杭州市上城区弯湾托管中心徐琴、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张加林,涵盖助残、应急救援、创业促进等方面。“工作室成立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带领团队在救援专业领域深入钻研,传承团队经验与技能,加强与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何军说。
据了解,杭州市民政局始终聚焦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主线,有效引导社会组织激发生长“内力”、助富“活力”和服务“动力”,推动社会组织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治理机制路径、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统筹各方治理主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杭州市市级“优化社会团体退出机制”列入省厅改革创新试点项目,3个区、县(市)列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绩效评估省级观察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率先全省开展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工作室建设,今年新增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工作室3家、品牌公益服务项目15个;率先全省出台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常态化综合监管机制,全市19家社会组织入围全省第二批“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百家范例”,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目前,杭州市注册登记类社会组织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累计培育全国先进社会组织4家、省市品牌社会组织245家、领军人才(人物)224名、4A级以上社会组织665家。
做优“弱有众扶” 兜底保障越筑越牢
“六一”国际儿童节,杭州为流动儿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杭州市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十个镇街观测点正式发布。据悉,这十个观测点为全省首发,设置于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流动儿童的需求,并聚合多部门力量开展对流动儿童的监测摸排、动态关爱及各项服务,让每一个孩子在“天堂杭州”共享幸福。
“这些观测点以所在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为服务阵地,进一步掌握辖区流动儿童底数和涉及儿童全面发展的各方面,落实各项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共享基本公共服务、联动部门参与。”萧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祝杨飞介绍,以萧山区为例,对困难流动儿童,将构建常住地与户籍地联动服务机制;对流动儿童服务覆盖较为薄弱的集聚区域,推动城市书房、青少年宫、体育场馆、城市公园等设施场景建设,将城市的关爱温度传递到每一位儿童。
今年,杭州积极争创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在全省率先出台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15条措施,打造以心理关爱和孤独症康复为主要特色的服务体系;创新实施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双百能力提升行动”,即100%具备心理关爱功能和普法教育服务功能,配备心理副站长和法治副站长各1名,累计打造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样板站50家、获评省未成年人保护站建设百佳案例17家,选树数量居全省第一;全面落实孤儿、困境儿童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开展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动态调整,自2024年11月起,机构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同比增长9.3%。
同时,杭州推进全省“救助慈善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今年以来,共落实政策救助资金9.6亿余元,惠及对象10万余人;累计投入慈善、福彩等各类帮扶资金4600余万元,持续开展“救助直通车”“善居工程”“幸福供养”等救助项目100余个,惠及全市困难对象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