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季明稳 实习生 周舒怡
郎静山,“亚洲摄影之父”。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的独特技法,成为一代国际摄影大师。在郎静山众多荣誉的背后,淮安作为他的故乡,始终与大师和荣耀同行。如今,在郎静山诞辰120周年之际,淮安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郎静山摄影艺术节缅怀大师风采,传承他的摄影艺术精神。
2012年12月20日,郎静山杯国际风光风情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淮安清河新区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举行,作为郎静山摄影艺术节的重要一环,颁奖典礼之后,艺术节将圆满落幕。虽然为期近4个月的摄影艺术节告一段落,但这次盛宴去却开启了淮安摄影艺术殿堂之门,构筑起了又一座淮安文化新高地。
金质收藏作品作者卜健民(右)
银质收藏作品作者吴卫防(右)
□郎静山在家乡淮安
1892年郎静山生于江苏淮阴,1995年逝于台北。2012年,在郎静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一摄影界的大师,两岸各地纷纷举办多场摄影展。与此同时,淮安作为郎静山故乡,一场规模宏大的郎静山摄影艺术节于8月28日隆重开幕。
首届中国淮安·郎静山摄影艺术节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台北历史博物馆、中国淮安·郎静山摄影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共包括“画影江山”——郎静山摄影作品特展、郎静山摄影艺术交流圆桌会议以及“郎静山杯”国际风光风情摄影大赛等内容。其中,“画影江山”——郎静山摄影作品特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精选自台北历史博物馆馆藏,摄影作品的风格跨越郎静山先生摄影生涯的各个阶段,总计100余幅。
9月21日,郎静山摄影艺术交流圆桌会议以“缅怀大师风采,传承创新精神”为主题,邀请了两岸知名的摄影界专家、学者近30人共聚淮安国际摄影馆,共同探讨、研究郎静山摄影艺术中蕴含的创新精神,并以此开展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塑造独具淮安特色的郎静山摄影艺术馆的国际品牌形象等等。
作为郎静山故里,郎静山摄影艺术馆和郎静山摄影艺术研究会的成立,也无疑成为缅怀大师、传承精神的重要阵地。其中,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于2011年10月在清河新区古淮河生态文化景区落成,是国内唯一以世界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命名的博物馆,展陈面积500平米,采用现代展陈手段,分阶段以心有灵犀、创立“华社”、成就集锦、宝岛岁月、舍利慈航五个部分集中展示郎静山摄影生涯及其艺术成就。
□追逐郎静山的脚步
12月20日,“郎静山杯”国际风光风情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在淮安国际摄影馆举办,作为首次在淮安举办的大型国际摄影大赛,郎静山故里的品牌吸引了全国众多摄影爱好者参加,追随大师的脚步,一睹大师故里的容貌。
20日上午10时,在淮安国际摄影馆报告厅,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对108幅作品进行表彰。其中,奖项共设金质收藏作品一名,银质收藏作品两名,铜质收藏作品五名,优秀作品100名。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大赛自2012年8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征稿,2012年10月截稿,共征集了全国23个省市区摄影家拍摄的作品13400多幅,最终经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精心甄选,确定了108幅获奖作品。
在颁奖典礼现场,影友们欢聚一堂。这里不仅有来自淮安本地热爱摄影的“影友”、 来自高校的大学生,更有不远千里赶到淮安领奖的获奖者。除了颁奖之外,互相交流摄影技术、探讨摄影乐趣、参观郎静山故居、追逐郎静山的足迹成为众多摄影家们的另一个心愿。
“我参加比赛就是为郎静山而来。”银质收藏作品《家》的作者吴卫防说,30年前,当他第一次拿起相机时,郎静山就是他学习的榜样。30年后,在得知郎静山故里举办以郎静山命名的摄影大赛时,他专门挑选了一幅以郎静山摄影技艺拍摄的作品参赛。得知获奖后,吴卫防专门从浙江衢州赶到淮安,中间转了5次车,耗时12个小时来到淮安,就是为了亲自看一看郎静山先生的故乡。
铜质收藏作品《神湖》的作者高辉先生说,他不为颁奖,只为郎静山而来。“从河南赶来,就是想来看一看淮安是什么样子,看一看郎静山生活过的地方。”高辉告诉记者,来到淮安,他看到的是淮安人对摄影艺术的重视,看到了淮安人的态度、工作精神,他觉得这是郎静山大师给淮安人带来的精神财富——对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的认真。
□传递摄影的乐趣
享年105岁的郎静山先生曾说道:“我的健康之道就是摄影!由于对摄影的兴趣,我已忘却自己的年龄了。我喜欢我的工作,工作也是我的娱乐,从工作中我也得到休息。”从郎静山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摄影的乐趣,而他所认为摄影的乐趣,在淮安同样得到了广泛的传递和诠释。
在本次颁奖典礼当中,许多淮安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代表着近年来淮安摄影艺术的实力。作为本次大赛金质收藏作品的获得者、淮安摄影家卜健民早早便来到会场。“能在自己家门口参加如此大型的摄影比赛,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件事。”今年已经72岁的卜健民退休后便开始琢磨着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找点乐趣,“想到淮安走出去的摄影大师郎静山,便考虑为什么不学习摄影呢?”于是,2009年,卜老购买了相机,开始参加老年大学摄影研究班学习摄影艺术。拿起相机,他便渐渐地体会到摄影的乐趣。
“摄影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更有照片背后蕴含着的一次次人生经历,每一幅照片都能讲述一个故事。”卜老告诉记者,这次获奖的作品《山脊放牧》便是今年6月在新疆伊犁琼库斯台大草原拍摄的一组照片,照片的背后不仅仅是当时拍摄的经过,更记录下了当时在新疆的美好回忆。如今,每年卜老都会抽出3个月的时间外出采风摄影,和一帮影友天南海北,一起分享摄影的快乐。
摄影的巨大魅力让越来越多的淮安人加入,而良好的氛围也让他们感受到摄影的乐趣。“摄影的魅力就是去寻求美,享受生活的乐趣。”专门来观看展览的淮安摄影爱好者金淮丰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7岁,退休后便拿起相机去学习摄影,到目前已经有两年的时间,虽然有时候背着单反相机四处拍摄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但他却享受到许多人不曾见到过的美景。
在淮安,像金淮丰这样的影友十分普遍,他们拿起相机就成为朋友,一起相约采风,一起研究讨论拍摄技巧,摄影给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其实淮安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一是因为郎静山先生的名气和影响,二是得益于良好的摄影氛围。”金淮丰告诉记者,除了像郎静山杯这种大型的国家级比赛,淮安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本地的摄影大赛,有些是摄影协会组织、有些是各机关单位组织、还有许多民间团体自发组织的,形式多样,参加的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
□传承大师的精神
在郎静山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他的摄影作品、他的精神再一次被世人所关注。而在他的故乡,他的精神一直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众人,他的精神也一直被淮安人所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在本次颁奖典礼上,一位戴着黑色帽子的老人早早地来到,满面红光地坐在嘉宾席上,与其他嘉宾严肃的神情绝然不同,这位老人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位老人名叫顾树青,是原淮安摄影家协会主席。但他这次到来,不是组织者,也不是参赛者,而是代表正在读大学的孙子前来领奖。在他心中,这是摄影艺术的一种传承,而孙子接过了传承郎静山艺术精神的接力棒。
顾老的孙子名叫顾然,参赛作品《晨光辉映古淮河》获得优秀奖。顾老骄傲地谈到,顾然从初中就开始学习摄影,大学专业也是摄影。“当年虽然顾然的高考分数很高,但是家里并没有像其他家庭一样要求孩子的专业,相反,非常支持孩子学习摄影。”顾老说,他希望家里有人继承他的摄影事业,也能把郎静山的摄影精神传递得更远。
在颁奖典礼现场,还有一群代表着淮安摄影艺术未来发展的大学生,今后他们将是传承郎静山精神的主力军。“虽然也曾听说过郎静山先生,但参加这次活动才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郎静山先生,学习他的摄影技艺、传承他的摄影精神。”来自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王婷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