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新闻网讯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41年5月,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率部进驻洪泽湖西岸半城镇。
来到淮北后,彭雪枫发现这里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根据“步利险阻,骑利平原”的军事原则,决心组建骑兵部队。经过他的倡议,8月,四师骑兵团在淮宝县岔河集成立,彭雪枫对它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到骑兵团组织军政训练,并毅然挤出3万元改善骑兵团的马匹和装备。在他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扶持下,骑兵团迅速成长为保卫淮北根据地的一支重要力量。骑兵团和《拂晓报》、拂晓剧团,并称为四师“三件宝”。
彭雪枫不仅为军事斗争呕心沥血,也为根据地的建设殚精竭虑。他大力支持“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恳切欢迎参议员们对军队工作进行批评监督。1943年8月下旬,洪泽湖畔连降大雨,位于淮水中央的大柳巷圩堤崩塌,圩内上万群众和3万多亩庄稼危在旦夕。彭雪枫闻讯后,立即赶到圩堤上指挥抢险,并率先跳下决口,用身体挡住激流。险情排除后,又抽调部队,筑起一条20多公里长的新堤防,以绝后患,当地群众就称这条大堤为“雪枫堤”。
1944年春,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彭雪枫指挥新四军四师在东起运河、西至津浦铁路、宽约数百里的战线上,对日伪军发起了猛烈的春季攻势,拔除据点46个,歼灭日军520余人,俘虏伪军1200余人。随后,四师主力又发起张楼战役,解放了这一被日伪军盘踞6年之久的战略要地。新四军四师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西进恢复豫皖苏边区奠定了坚实基础。8月15日,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主力在江苏省泗洪县的半城出发,收复豫皖苏边区。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反顽战斗中,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壮烈牺牲,年仅37岁。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和淮北区党委分别为彭雪枫将军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称赞彭雪枫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当彭雪枫的遗体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入殓时,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送葬的道路两旁,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扶老携幼,自觉自愿地来为人民的好师长“送行”。沿途民众设祭共有128处,祭案上摆放的全部是:一炉清香,一碗清水,一面明镜,寓意彭师长一生清如水明如镜。为了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人,人民和国家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