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芝工作近照。 台传媒通讯员苏 鸥摄
台传媒记者曹思思
20年前,她是安徽一家职技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20年后,她成为玉环一家上市公司的研发“头雁”,手握1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带头克难攻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为公司开拓新市场。
从“技术小白”到浙江万得凯流体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李传芝不断锤炼本领、探索创新,从一名普通车床工成长为水暖阀门行业的核心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
“我来玉环后一心只想着学一门技术当工匠,实现人生价值。”凭着一颗执着的“工匠心”,李传芝用技术改变了人生。
锤炼本领
坚持学习贯穿始终
2001年,刚毕业的李传芝来到玉环,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小厂当仪表车床操作工。
“在学校学的课程,除了计算机、CAD制图有用,其他的毫无相关。”虽说是新人,但李传芝很勤奋,入职没多久她就熟练掌握车床操作。
半年后,李传芝被调到设计部门,成为制图员。这次职务调动让她突然意识到,要好好把握机会学习。于是,她虚心拜师学艺,在老师傅手把手传授下,她用3年时间为自己“镀金”。
2004年,师傅退休,已经能独当一面的李传芝选择加入“万得凯”这家大公司,开始边实践边自学。很快,李传芝就在公司崭露头角,挑大梁给公司设计产品。
21世纪初,随着水暖阀门业不断兴起壮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变快,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涌入市场。
“为了让自己不落后,我购买了很多材料、工艺方面的书籍,还报了网课,家里的专业书籍有上百本。”李传芝说,学了很多书籍上的工艺和理念,然而实际运用起来才发现现实距离“真理”差距不止一点。
一次经历让李传芝印象深刻。在设计一款产品时,李传芝按照专业书籍的理论公式计算设计,发现实际产品流量、压力数值却和书上所描述的效果差了一半多。
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在产品制造上不能讲究差不多,要让实打实的数据“说话”。
时代发展,技术快速革新,李传芝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在设计新产品时,遇到许多产品的设计标准是英文的,本身英语基础薄弱的李传芝就自学英语,吃透每个专业用词将标准融入自己设计的产品。“一开始我请教公司的外贸业务员,但他们对专业用词的翻译还是不够标准,后来我就自学英语,还为此考出了英语B级证书。”李传芝笑着说。
不断锤炼本领,李传芝也像一块金子慢慢发光。玉环工匠、台州工匠、浙江工匠,从市到省,工匠荣誉一个不落。在无铅铜、低铅铜、塑料PPSU、PPA等新产品材料研发,工艺流程设计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并参与制定40多项产品设计、检验、工艺标准,每年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为公司降本增效。
传承匠心
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8月1日至2日,李传芝召集技术、生产、质量一线的职工,针对一款新研发的低铅安全阀进行质量生命周期先期培训。像这样的“头脑风暴”,李传芝经常组织开展。
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李传芝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尽心尽力培养员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提炼总结,倾囊相授。
“我一个人取得的成就有限,一个成功的团队可以把价值实现最大化。在公司里看到了很多‘过去的自己’,刚进门的年轻人需要有师傅领进门。”李传芝说。
为此,李传芝主动承担“师徒结对”任务,结对了很多名和她当年一样的“门外汉”,帮助大家成长。李传芝所在的研发部,也从最初的不到数人发展到20多人。
“这个是玉环工匠,那个是技术能手……”提起自己的学生,李传芝如数家珍,她手把手教授徒弟各项技能,见缝插针传经送宝,直到他们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独立顶岗。
目前,李传芝已带出20多名学生,其中一半多已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资格证书,她的徒弟们又传帮带培养人才,活跃于生产一线,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胡勇是李传芝的徒弟之一,如今是“万得凯”红冲车间主任,手下还带了两名学徒。在胡勇看来,李传芝好学的精神一直感染着他,为公司技术工种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在李传芝的带动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传承,20年来,经李传芝及她的团队开发的水暖阀门产品有2000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