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宿豫:农民集中居住区呈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宿迁网讯 8月的宿豫大地,满目葱茏。驾车沿着宿豫区幸福大道向东驶去,宽阔的柏油路两侧杨柳依依,行至不远处,便看到一排排白墙青瓦房舍掩映在树丛中,缓缓流淌的河水环绕村庄……

  这里是新庄镇朱瓦村农民集中居住区,走进集中居住区,青瓦白墙分外亮丽;400余平方米的幼儿园正装修;干净整洁的村卫生室内,几位村民正在做体检……面对这么优美的环境,村民笑容满面。

  推进乡村振兴,怎样让农民既拥有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又有集成配套的舒心服务,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项目?宿豫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直在思索。

  有资料表明,苏北农民住房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目前接近15%的房屋长期无人居住,农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强烈。因此,为了通过资源整合和设施配套,促进乡村振兴,宿豫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列入全区“1+10”工程大力推进。该区生态办主任卓亮介绍说:“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新庄镇朱瓦村、关庙镇水汉村等10个特色村推动集中居住区建设,并同步建设完善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搬迁。谈起朱瓦村整村搬迁的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前彬记忆犹新:“刚开始动员搬迁时,有的群众因恋土难移,抵触情绪很大。对此,村里首先对土地进行流转,先后流转1200亩种植黄桃、流转1000亩栽植莲藕、流转600亩栽植葡萄等;房屋拆迁按400-500元/平方米,安置房按750元/平方米折算,群众的老宅基地按亩价2.8万元征收,这样折算下来,群众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换置一套164平方米的两层小楼。”

  “我是本村红旗组村民,以前的老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建的,房子都快成危房了。现在,我住进了这两层小楼,环境和条件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倍呢!”刚刚搬进新居的村民张笑云脸上挂满笑容。该村416户居民中,已完成拆迁310户,除部分进城买房子外,全面入住集中居住区。

  在与朱瓦村同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关庙镇水汉村,驻村干部韩啸介绍说:“水汉村已拆迁524户,其中进城购房84户、在乡镇规划区居住285户,在集中居住区居住155户。集中居住区里还配套了红白理事厅、文化活动中心、幼儿园等。”

  宿豫区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同时,同步解决产业发展问题。各特色村均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动员进城入镇农民用土地入股,实现规模经营。新庄镇振友村土地三分之一流转,仰化镇涧河村新建藕塘1000亩,关庙镇水汉村发展20余个“三来一加”项目……

  除此之外,该区运用系统化思维,完善配套,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功能。2017年以来,该区实施镇村建设“1+10”工程,投入建设资金7.86亿元,新建“小镇客厅”11个,农贸市场10个,打造精品示范街33条,新建、扩建8个乡镇卫生院,创成23个省示范村级卫生室、新建(改建) 11座生态型公益墓地,兴建9座污水处理厂及200公里管网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笔者从宿豫区生态办了解到,该区还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全区建成3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10个幸福家园,引导10万农民集中居住,实现优势叠加、融合发展。(钱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192
收藏
分享